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2021年金华中考优秀作文

2023中考必读经典作文|江苏金华“二选一”题目解读,金华中考作文2021

一、真题在线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 分)

题目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了解到喜欢再到以此为乐,是逐步“走进”的过程。回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讲述你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

题目二:有人认为,“走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也有人认为,“走进”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不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此,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 500 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真题解析

题目一: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见于《论语·雍也》,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论语 >十二章》之一,经典名句,学生都能出口成诵,能理解;“回忆”指明了选材的路径,“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界定了选材的范畴,“乐”规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作文命题已经超越了“贴近”生活,而是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以身心体验苦乐参半的生活,以语言表达走向快乐的自我。

文章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讲述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产生这个趣,可能是父母的引导,可能是老师的引导,要把这个产生乐趣的过程写出来。以语文学习作为选材主体,但语文学习的边界是非常广阔的。可以是课堂之上的语文学习,也可以是课堂之外的,甚至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内容更丰富,更多样。如一篇《藤野先生》的学习或许就燃起了对鲁迅其文其人的热情;一次《范进中举》的排演就激发了对戏剧的兴趣;亦或是一次父子间有关《流浪地球》的争论就开启了科幻创作之路等等。

题目二:

根据题干材料“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走进’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可知,这里“走进”“走出”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知足,目的在“止”,有所不为;知不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锤炼品质,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走进”是融入,坚毅沉着;“走出”是超越,理性潇洒。这篇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走进”告诉我们,人生应有目标,有追求,与时俱进,不应被所取得的成就困住,而是要不断地超越。论点可围绕“勇于进取”“敢于超越”等进行拟写。“走出”告诉我们不应为了自己的追求而盲目与生活死磕到底,要学会与生活和解。论点可围绕“学会后退”“适时放手”等进行拟写。可选择其中一点进行立意写作,也可就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写作。

本文要求写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点清晰,论据充分。例如可选一些典型的事例,例如李白才华卓绝,可入朝为官励志报国,但他适时潇洒而去;钱学森在国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毅然回国发展,对国外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还可以从反面来论证,如果项羽当初能够放下心结,越过江东,他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霸王等等。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如“做喜欢做的事,是一种快乐;做能够做的事,是一种进取;做应该做的事,是一种责任。超越自己,是人生的真谛”等。

三、立意角度

题目一明澈净朗,利于引领考生积极感知生活、辨证思考人生,充分激发写作潜能,以文字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我,具有非常好的课程育人价值引领和教学实践指导意义。有道是“教育如天,语文是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见于《论语·雍也》,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之一,经典名句,学生都能出口成诵;“回忆”指明了考生选材的路径;“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界定了选材的范畴;“乐”规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作文命题已经超越了“贴近”生活,而是完全融入了考生的生活。写作,不再是生活的外在任务,而是真正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身心体验苦乐参半的生活,以语言表达走向快乐的自我。生活就是素材,情境无需创设。

题目二中的“走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走进”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不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不错,“走进”是融入,坚毅沉着;“走出”是超越,理性潇洒。写作就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初出茅庐的我,要与世界好好谈谈,于是,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荀子曰:“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又曰:“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文以载道,以文证心,正是考场作文的本色。

四、标卷范文

(一)

《这样学语文,真快乐》

春日温暖的午后, 暖风轻轻拂着窗台上的野花,室内充满慵懒而和煦的气息……

我随手翻了翻几本枕边书,却被暖风给“蛊惑”了,不由自主地倒在床上,睡着了。待我睁开眼,一片宽敞明亮——淡雅的窗帘随风飘拂,窗边的野花生机盎然,桌上随意地躺着几本书在晒太阳……我顿时精神起来,随手拿了一本《唐诗·宋词》翻阅,并打开了播放器,泡了一杯菊花茶。

“关外野店,烟火绝,客怎眠……”优雅的音乐弥漫整个房间,我不禁回头看去,欣赏着“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你却从不在灯火阑珊处”的歌词,抬头,看到一本古色古香的书上赫然印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字样。

不禁会心一笑,品一口菊花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读到了李白的这句豪语。“好的!”我大吼一声,咕咚咕咚,把整一杯菊花茶给硬生生地灌了下去,待到 10 秒钟后,忽然觉得一丝苦味扩散开,直呛得我晕过去——嗯,怎么会有甜味呢?是“苦尽甘来吗”?我又扔下古诗词,拿出那本厚厚的《150 位名人故事》,寻找着那些“苦尽甘来”的故事……果然,居里夫人花费整个青春才提炼出了镭;诺贝尔是在兄弟和舅舅不幸被炸死的巨大悲痛下发明了新型炸药;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成了“发明大王”……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晏殊走来说。播放器里响着:“生命随年月流去,随白发老去,随着你离去……”我想,果真如此吗?时光磨砺了人的意志,从而改变了人类世界;时光验证了人世间的真情,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友爱;时光还造就了那么多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精神流传千古,他们的名字永垂史册……

哦,这样学语文,真是快乐啊!

名师点评:叙事清晰,语言流畅。从文章题目不难看出,作者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写了一篇关于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的作文。作者描绘了一个睡醒后慵懒惬意的阅读场景,伴随着音乐的声音和花茶的香味,进入了语文的世界,既有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喜欢,也有对外国名人故事的涉猎。场景描述清晰,叙事语言流畅。善于引用,增加文采。作者有三段引用诗句、歌词作为开头,既有语文课本中学过的诗词,也有课外学习的诗词,侧面反映了作者好学、爱学语文的形象,同时也给文章增添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二)

《走向另一个自己》

阳光透过细沙,鸢尾花香正好,将眼角那抹怅然悄悄隐去,我平凡的脸上闪烁着自信,活泼爱笑,一切都不一样。

那天,我积极报名了演讲比赛,使老师、同学诧异,那么胆小的一个人,怎么拥有了如此大的勇气?老师确定再三,在表格上填上了我的名字,我高兴极了,欢呼雀跃,等待着老师的指令。

晚上,我眉头紧蹙,不停地琢磨手势变换、语气抑扬、框字内容,这些都要思考。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努力过,因为明天的比赛对我很重要。深夜,陪着我的是书籍,厚厚的资料在床头堆成了小山,我想告诉自己:多笑笑,努力会带来成功的。

第二天,我抱着一个本子不停地在一扇木门前走动,嘴里不停地碎碎念,直到木门被推开,一个戴着黑色边眼镜的男孩子走出来。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骄傲得犹如一只孔雀。我暗暗问自己,刚刚不是很紧张吗,为什么现在又如此地自信?

比赛开始了。我缓缓走上台,向评委们问好,然后落落大方地开始了我的演讲。文思如泉涌,我语速加快,如玉珠落盘。自信就是积累,当自信垒满,那就是成功。当我弯腰谢幕时,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我知道,我正在走向另一个自己。

努力带来的不只是成功,我同时收获了勇气。竞争班长我也毫不示弱,我一直不曾放弃,哪怕知道前路坎坷,也知道对自己的期望,不比荆棘来得少。

我在奋斗、拼搏,自信不断地累积,我知道自信与努力的交织是成功。

阳光打亮微笑,青春的我们这般美好,我从不努力到自律,从自卑到灿烂,我在一步步走向另一个自己,迈开脚步,大步流星。

名师点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本文作者选择了第二个题目,将“走进”与“走出”的对象换成了自己,变成“走出”胆小羞涩的自己,“走进”自信灿烂的另一个自己,完成了对作文题目的一个漂亮的解读。随后,作者以记叙的方式,叙述了胆小的自己为了做出改变报名演讲比赛后,经过充足准备和辛苦练习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过程,作者也实现了走向自信的自己的目标。文章叙述思路清晰,“走向另一个自己”的目的十分明确。描写真实,对比强烈。作者因为自己做出过这样反差极大的改变,所以才能在考场上如此清晰地还原整个过程,环境、动作、心理描写十分真实、到位。此外,作者在演讲比赛上的精彩表现也反映出了作者之前的性格特点,这样即使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胆小的样子,但强烈的反差也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三)

《“走进”与“走出”的智慧》

“走进”是成功,但“走出”并不是失败,而是人生路途中的另一次“峰回路转”和“柳暗花明”。

人,要有“走进”的精神,但也要有“走出”的勇气。项羽,一个力能扛鼎的勇士,一个豪气冲天的霸王,是他用手中的剑,结束了秦的暴政,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如果项羽当时“肯过江东”,坚持“走出”一步,他依旧还是那个声名显赫的西楚霸王。若说人生是一场旅途,你我便是其中的行者。我们或许会为了启程时的一个信念义无反顾地向目标“走进”,却在过程中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如若稍稍驻足,转身“走出”,回首走过的路,兴许会发现那曾是一段多么迂回漫长而又奇妙斑斓的路,“走进”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出”。

人,要有“走进”的精神,但也要有“走出”的睿智。李白,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一个刚正不阿的诗仙,千里迢迢赶来,怀着雄心壮志“走进”朝廷,他期盼着自己的才华有所发挥,希望为国为民尽绵薄之力。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将他的理想击得粉碎。朝堂之上,人心险恶,率真的他却没有防备之心。于是,小人在皇上面前挖苦、贬低他,他却冷冷一笑,眼中满是蔑视。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他的仕途生涯结束了。面对那些窃笑的小人,李白潇洒离去,说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适时“走出”,倒也轻松自在,因为他游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尽的才思,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仍散发着芬芳。官,可以不做;心,却不能失去,这就是李白“走出”的勇气。因此人应有所追求,要有“走进”的精神,但也要有“走出”的智慧。

人,要有“走进”的精神,但也要有“走出”的义气。一位哲人说:“上帝用模型造人,塑造了你之后,就把那个模型捣碎了,因此,你是唯一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伟人和庸人开始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超越了自我;庸人之所以成为庸人,是因为走不出自我的牢笼。青春的路上,一切都由自己掌握,当我们踏上一条路时不应后悔,迷雾终会散去,前方将是光明。

人生如诗,岁月如歌。我们依然前行着,“走进”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出”。

名师点评:论述严谨,逻辑缜密。作者论述了“走进”与“走出”的关系,并使用了两个典范事例进行佐证,一是项羽不肯过江东,自刎结束生命;二是李白出走朝廷,寄情山水。作者惋惜项羽不肯过江东,没有“走出”失败的勇气,论证了“走出”的重要性;赞扬李白从官场抽身的勇气,论证“走出”更需要智慧的观点。全文肯定“走进”的精神,着重论述“走出”的勇气、智慧和义气,采用了多种论述方法,论述得当,逻辑缜密。结构工整,语言精妙。全文为“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总观点,二至四段分别就分论点展开论述,尾段进行总结,收束全文,结构工整。作者很少使用长句,多以精简的短句组织行文,语言凝练、精妙。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给老师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