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破解作文题目

如何破解“考场作文犯难症”——“作文经”(十二),作文怎么破

大家好!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期末考试临近,我在多个场合呼吁学生不要过度“刷题”,而应“回归”课本,课本课本,课之根本。小学期末检测试卷,往往是各地教研室组织命题的,基本上都是“以本为本”。基础知识是这样,作文也是如此。

我用自己亲历的一次阅卷为例,来谈一谈如何破解“考场作文犯难症”。

在一次全市小学五年级期末语文质量调研检测中,学生习作遭遇“滑铁卢”,得了“考场作文群体犯难症”,学生走出考场互相“倒苦水”,教师也在抱怨作文题目出得“怪、偏、难”,很多“爆冷”。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次习作题目是这样的:要求学生“从你参加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写一写,注意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感受写真切。”

经过“诊断”,我找到了这次考试作文群体犯难的“病因”,并开出三剂“良方”。

第一剂:查“症状”。

我调阅了学生试卷。通过分析,认为虽然这次的作文题不是教材上的单元作文,但是教材上的语文实践活动确有安排。这次的习作就是由教材上的内容所衍生出的,不存在所谓的“怪、偏、难”问题。

学生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是“写不了”。近两成学生不清楚“语文实践活动”,寥寥数语,文不对题,其中不乏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更有甚者,只写了开头,近乎“交白卷”。

二是“偏题离题”。近半数的学生把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参观“非遗”展、观看禁毒宣传展、参加“五水共治”环保公益活动、重阳节敬老院“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文不符题,甚是可惜。

三是“不擅写”。近两成学生尽管符合题意,但是内容干瘪,平铺直叙,只是活动过程的“记录者”,参加活动的“感受”也是一笔带过,着墨不多,更谈不上“真切”。

第二剂:找“病因”。

“病因”既存在学生这一方面,语文老师也有“失责”之嫌。有的老师一味赶进度,随意压缩应予以保障的教学时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假性繁荣”,盲目提前备考。事实上,“不考的不教”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已成为一种“默契”,成了“公开的秘密”。有的教师坦承自己凭“经验”删掉认为“不会考”“不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所谓的删减时“大刀阔斧”,根本没有根据要求落实教材上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有的教师也说自己也在“效仿”他人的做法。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升学需求说”“教学进度说”终究是违背教学常规的做法,其实质是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漠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只会悬置,习作教学的落实存在“风险”。殊不知,部编教材尤其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第三剂:开“药方”。

一张药方是面向语文教师的。

为了吸取教训,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年段要求、教学需要,挖出课文中充满生命力的习作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难点,通过单项训练后熟练掌握。只有教师做到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就会对课程目标形成更为明晰的认识,教学目标定位才不会出现偏差,更不会出现因为过分强调升学率,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殊不知,教师“砍”掉的内容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除课文学习之外的“调味剂”,教师的“一厢情愿”导致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

另一张药方是面向考生的。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为考生想一想:当我们坐在考场里,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作文题,内心可能会紧张甚至是焦虑。

那么,如果在考场上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为了便于解读,我仍以前文提到的“从你参加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写一写,注意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感受写真切”这道作文题为例,我们在对题目要求进行拆解的基础上进行谋篇布局。

我给大家支几招:

第一招:平心静气。在认真审题之后,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而不是急于落笔。思考一下这道题到底需要我们写什么内容。心静了,思路才会清。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和语文相关的社会性活动。

第二招:理清思路。在草稿纸上列出自己参加过的“语文实践活动”名称,然后从中选取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其实,无论在语文课内课外,同学们其实或多或少地参加过“语文实践活动”。一类是比赛型的。很多学校都会开展诸如“古诗文考级”“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查字典比赛”等比赛,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参照电视节目,开展“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等比赛;另一类是实践型的。诸如走上街头推广普通话,当“啄木鸟”调查街头错别字;再如参观博物馆,走访名人故居……这些都可以归为“语文实践活动”,而在参加活动之后,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相关的作文。你看,这不就是很好的素材吗?

第三招:写出亮点。在选定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感受写真切”,一要回顾活动的主要过程;二要体现作文中的“我在现场”的意识,置身于活动之中。“古诗文考级”时的紧张,“演讲比赛”时“忘词”的尴尬,“辩论赛”时的“唇枪舌剑”,调查街头错别字时的惊人发现,走访名人故居时的见闻感受等等,皆可入文。

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中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这个观点也适用于习作教学。只要我们找准“病因”,用心思考,就能开出“良方”,才能让“考场作文犯难症”“药到病除”。

一句话锦囊:考场作文犯难,先平心静气,再理清思路,并写出亮点。

今日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考场作文犯难症”呢?

致读者:你遭遇过“考场作文犯难”吗?

致家长:孩子有没有向你抱怨过“今天考试作文太难了”?

致孩子:你遇到过自己认为最难写的作文题是怎样的呢?

(说明:原创作品,转载请在头条私信作者;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