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什么是写作的源头

写作的源头活水从哪来——“作文经”(二十九),写作的来源是什么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将开启新的话题分享:小学生作文生态建设。为了不至于让大家觉得这个话题有些“高冷”,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假如写作文如同一棵树,小学生的作文则是小树初成的阶段,可能还不够高,不够壮,但谁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是由一棵树苗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吸取水土之养分,经风沐雨始长成。

高考告一段落,转入阅卷录取等“后高考”时期。安徽歙县等个别地区还经历了疫情和汛情双重严控下的“特殊高考”。最近读了一些和高考作文有关的文章,有专家解读,有名师同题写作文,还有某帮居然拿出自己设置的思维大语文课题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对照,“算”出50%~100%的相似度匹配度。我不清楚他们的计算办法或依据是什么?总之,有蹭热度与“贴金”之嫌。某帮为了验证自己的“先见之明”,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我无意于过多评价这种做法,但由此引发了我的思索:如果写作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勤于动笔。动笔的过程就是努力扎根生长的过程。每个孩子内心的写作之树如果能够从还是小树苗的阶段就顺应规律,自然生长,何愁长不成参天大树呢?

一棵树的生长离不开最基础的支撑系统,一个孩子的作文成长之路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系统。那就是:水、土、光这些外部条件。

这一篇专门谈“水”。

“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要多读书,广泛获取并积累素材。整首诗文意浅白却含义深刻。如果生命要寻得一种清明,就要有源头活水,而读书无异于是源头所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盈自己的内心,让那活水将生命之舟托起,给自己一个希望,给心田留份美好。

这句诗对写作的启示,我认为不仅仅是倡导“以读促写”,还应该另有所指。

写作之水绝非老师强行浇灌之水,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扎根汲水。

写作之水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其一,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个孩子如果内心是饱满的,他的情感就不是贫瘠的。我的一位相识多年的网友,“灵性作文”创始人陈先生一直倡导“有温度”的教育,认为写作者首先要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他曾经说过一个案例,事实上也是一个很美的故事。有一次,下课了,天下着小雨,孩子们陆续回家了。等到他离开公司,要准备下班时,他发现有一个自己的学生撑着雨伞蹲在人行道上。老师的责任感让他去一探究竟,当他也弯下身子和孩子并肩蹲下时,他发现这个孩子在看“蚂蚁搬家”。起初,他只认为这孩子一定对小动物、科学知识感兴趣,正准备说:这些都是自然现象……然而,令他讶异的是:孩子做了一个“嘘”的举动,向他轻声绵语:“我在用雨伞为忙着搬家的蚂蚁们撑起一片晴天,我要把它们护送到新家……”孩子的慈悲为怀,让他不禁动容。

其二,敏锐的感知能力。

有一个孩子,和妈妈一同出行。地铁站出口处,一个无腿乞丐在朝着熙熙攘攘的旅客伸出一只破搪瓷碗。这个孩子本能地掏出自己的小钱包,要施舍一些自己的零花钱。孩子的妈妈把孩子拉到一边耳语了一番。可是,孩子的回答是“就算他得不到这些钱,至少控制他的人会因为他今天不是一毛钱都没有要到而打骂他吧?我给他一些钱,至少可以让他感受到一点温暖吧?”说完,径直走到乞丐身边,把一把硬币和几张纸币投进了破搪瓷碗。是的,或许是我们曾经一度看过很多“乞丐”白天乞讨,晚上摇身变成“老板”,到KTV高消费,住宾馆享受;“残疾乞丐”被犯罪团伙控制等负面报道。于是“性本善”的我们的心也会由“热”变“凉”,对这类乞讨现象视而不见。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自然就会像我们绝大多数人那样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其三,即所谓的“灵感”。

当一个孩子说自己没有灵感写不出作文时,建议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孩子的托词。首先,我们要肯定孩子能够说出类似于这样的话语,说明他可能真的是一时“大脑一片空白”。你让他再怎么“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往往也是于事无补的。此刻,我们何不顺着孩子的说法,暂时搁下笔,到小区里走走,到户外散散步,说不定,灵感就会冒出来。作文的灵感既有“妙手偶得”来的“文思泉涌”,更有勤于笔记的习惯养成。

传世名曲《月光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最后一段大家一定还记得:“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贝多芬急忙跑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且命名为《月光曲》。”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什么“急忙跑回客店”,就是要趁着灵感,连夜铺成经典名曲。因为灵感往往是灵光乍现,稍纵即逝,捕捉住了,就及时写下来或记下来。

我们可不可以也带上一本口袋书大小的记事本,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持之以恒,灵感也一定会经常光顾你的脑袋哦!写作的灵感之泉也会汩汩而出!

【下篇预告】写作树支撑系统之“土”

【版权声明】文章系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