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不经意间的温暖议论文

不经意间的温暖——“作文经”(八十六),不经意间的温暖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这一篇将分享一篇之前上过网课的一个现在已经读七年级的孩子发给我的作文。

先让我们在这个初冬的日子里,来静静地读文,让文字温暖心灵。

不经意间的温暖 金君傍晚,落日的余晖照在客厅的窗子上,打在沙发上,整个屋子暖洋洋的。我关掉客厅的音乐,心想:这美好的周末时光不应该被辜负。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走,你妈妈出差不在家。我带你到饭店吃一顿。”正合我意!

我们去了常去的一家饭店。这家店布置得古色古香,环境优雅,加上菜品口感好,一直以来生意都很好。好在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到高峰期,很快,我们找到一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下来点菜。

而就在这时,邻桌的一位老人家也准备点餐了。服务员正准备填单时,老人的老人机铃声响了,音量很高的那种。老人把服务员“晾”在了一旁,开始旁若无人地接起电话,同样说话的声音,音量也是很高的那种。说的是方言,我只能听了个大概。说到高兴处,还哈哈大笑起来。我的目光被这阵爽朗的笑声吸引住了。爷爷把工人帽拿下来放在桌角,现出满头的白发,头顶的头发已经“光荣退休”了。脸上的皱纹如沟壑般,仔细看还能看到几块老年斑。穿一身黑色的过时的薄棉袄,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终于,电话的声音消失了。我们点的菜也上齐了,开始享用美食。这真是个闲适的周末啊!

我看了一样老人的餐桌,两菜一汤已经摆上了:西芹炒百合、西红柿炒鸡蛋、榨菜肉丝汤,简单的家常菜。

“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飘带,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铃声再次从邻桌响起。老人慢条斯理地放下碗筷,从上衣里面的口袋里掏出手机,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按下接听键,就开始“煲”起“电话粥”……音量还是很高的那种。

旁边的顾客也侧目看着他,眼神中透着嫌弃,甚至有顾客起身匆匆去买单……看样子,老人的行为已经对顾客产生了影响。

甜品上桌了,爸爸在看手机,我忍不住问爸爸:“爸爸,老爷爷在公众场合打电话声音也太大了点,也太……”说话的时候满以为爸爸会赞同我的观点。

爸爸打断了我的话,我硬是把准备说出来的“不文明”缩了回去。爸爸的目光从手机转移到坐在他对面的我:“唉,你不懂老人家的心啊!你听不懂方言,爸爸可听得出来。”

“爸爸,你快和我讲讲。”我竟然想一探究竟。

“老爷爷接了两通电话,第一通是远在外地工作的女儿打来的,就是很普通的家人之间的嘘寒问暖。老人家说自己在家吃得好,让女儿放心。听听到电话那端的女儿说老爷爷的外孙女考试得了一百分,老人是由衷的高兴,一个劲地夸女儿。一激动,就没顾得上这是在公众场合了。”

“哦,那第二通呢?”我撑着下巴问爸爸。

“第二通电话呢,我从老爷爷和对方的对话中听了个大概。说的是,

是老爷爷用退休金帮助贵州的一个侗族留守儿童。芦笙节快到了,老爷爷寄给受资助的孩子的衣服收到了,老爷爷问他合不合身?还缺什么学习、生活用品……”

听着爸爸的介绍,我仿佛看到电话那一头,一个腼腆的男孩,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这位远在浙江的素不相识的好心爷爷说着话。或许只是简单的“谢谢”,却是真诚致谢。

我明白了,就是这样一位到饭店吃饭也只点最便宜的家常菜,衣服洗得发白也舍不得买件新的老人,却有如此善良的心。老人家可能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外孙女了,得知孩子考了好成绩,激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老人在电话里关心一下自己节衣缩食资助的,差不多也可以称得上是另一个孙辈孩子,也是大爱之举。而我们,我们这些“文明人”此刻却对老人报以嫌弃甚至鄙夷的目光,是多么不合适啊!相比老人,我不由得为自己刚刚对老人的误解而感到脸上一阵热。

当老人走出饭店时,路灯把老人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那蹒跚的背影慢慢消失在路的尽头,我的内心仿佛升腾起一炉温暖的火。这样的温暖如月光下的花,摇曳生香。

阿宝点评: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几天前的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地一位公交司机嫌老人身上有异味,当场发火,拒绝老人乘车。这里我不去评述新闻事件。但是,我们想想在生活中,你的眼中是否有过类似的见闻或经历呢?例如,地铁上,劳累了一天的油漆工因为自己衣服上粘上的腻子粉而“识趣”地选择站着或蹲着。

留心生活,习作素材有很多。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一次惬意的周末聚餐,却因为邻桌“大嗓门”老人的两通电话而心生不悦,从爸爸口中得知老人不仅仅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善人。故事的线索明快,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并融进了自己的感悟。

【版权声明】请尊重作者原创权益,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