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双减政策下作文教学

“双减”政策之下的语文学习——“作文经”(一一七),双减政策作文题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秋季开学在即,据了解,有的孩子已经在进行开学前的“收心”,家长也在指导孩子做好开学准备。而我则在“静心”,思考在“双减”新政之下的语文学习。

写这篇文章之前,回顾自己曾经就课程规划写过相关的文章。

●2月9日,我在创作第九十九篇“作文经”时,用的标题是《新学期,作文教学这样做》,在文章开头有一段我这样写道:“如果方向反了,就无异于南辕北辙。即使出现了偏差,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毕竟,教育不同于一般行业,学生更不同于一般产品。我们轻易不能去做实验,每个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是无法回去的过往。只有踏踏实实地走稳每一步,才能让成长留下足迹,让岁月留下精彩。农历新年将至,我从日常教学和交流中梳理出几种和作文相关的话题,并从中明确新学期作文教学改革的主方向。”从中可见“久久为功”的决心。

【阅读全文请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s://www.toutiao.com/i6927211426784215563/】

●6月11日,我在创作第一百一十篇“作文经”时,用的标题是《新政下语文学习路在何方》,当时是基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出台而谈的。谈得也比较浅,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第一百一十篇,110,这何尝不是一种预警啊。

【阅读全文请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s://www.toutiao.com/i6972192991050007051/】

●8月16日,我以《顺应新课标,学好新语文》为题整理编发了第一百一六篇“作文经”,因为2021版课标尚未看到,自己觉得很多想谈而没有谈透彻。

【阅读全文请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s://www.toutiao.com/i6996883285200716301/】

8月20日,出伏,但忽而隐没忽而显现的秋阳还是威力不减,甚至想让人们见识“秋老虎”的余威。

昨夜接到校长的电话,今天上午要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参加一项座谈会。

落座后不久,主持人(市教育局)就简述了此次座谈会的主题,那就是为了实施“双减”政策,市里专门召开这次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据介绍,市教育局邀请了市社科院的专家参加(委托社科院对“双减”政策实施的社会稳定评估),听取大家对“双减”政策的意见或建议。与会的除了区教育局,还有区政法委的代表,参会的教培机构除了我们,还有一家规模稍大,办学近20年的区内一家教培机构。机构的代表除了负责人,还有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而我,是以教师代表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的。

会议是富有建设性的。我的观察归纳起来有几点:

(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已在为“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这次的会议也是准备工作之一。

(二)与会人员的代表性还是比较显明的。其中,教育局显然是牵头单位,政法委则是从“维稳”等方面参与调研(这在后面相关代表的发言中得到证实)。

(三)大家还是坦诚地谈了一些观点,而且这些都被相关领导记到笔记本里。

(一)机构负责人谈及:教育情怀,潜心教学;网传整顿教培机构纳入“扫黄打非”似有不妥,呼吁人性化执法;学科类、非学科类的界分和认定,是否实行清单制,如果是参考上海的做法,建议尽早出台标准,以指导想转型的机构进行转型;机构目前面临的困难。

(二)我的发言:(一点声明:原本我是打算不发言的,但是主持人真诚希望大家都说一说,而且是挨个发言,我不说点也不合适,但是我是本着少说多听不抱怨的原则发言的。因为我只是一个受邀参加座谈会的教师代表而已,我的声音或许真的不重要。)我的发言可归纳为“四句话”:

●拥抱变化(机构组织了学习、自己也学习了相关政策);

●做好本分(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从“减负”的角度看,我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是愉悦的占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有获得感,有参与感,有成就感,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这不是“增负”,而是“增趣”,是符合“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有营养的“调味品”。);

●合规教学(不论是之前的每期课程都向主管部门报备,还是今后接受上级对课程的动态监管,都需要合规,只会努力做到更好。长本的小学语文课程从无到有<2020年7月才开始新设这门学科>,从小到大<面向四个年级,扎实教学,努力做口碑,人数稳步增长>,从大到小<因为学科类课程只能调至周中的晚上上,肉眼可见,学生数会减少>,不想再从小到无<这样的循环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毕竟我们的教学是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和绝大多数孩子的喜爱的。我们如何通过课程更好地服务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孩子?>);

●稳步推行(这句话没有点破,感觉还是要“少说”。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谁也不清楚经过一学期、一学年抑或几学年的推行,是否可以真正缓解所谓的“焦虑”,尚有待观察。而全区280多家“白名单”教培机构,4万多从业人员如果真的都“撑不下去”该怎么办呢?尤其是我们这些有一定教龄的教师的出路<第一次感觉到教龄长不是优势,写到这里内心升腾起一丝悲壮>)。

(一)紧承上文,先来拓展阅读一下,关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员工的就业服务保障问题。

8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

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员工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陆晓播做了介绍。他提到,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6项针对性的举措推动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并重点关注应届高校毕业生应聘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情况,精准提供就业政策服务支持。

其实,教龄短一些的“后浪”是不是也面临着房贷、车贷等压力呢?我想肯定会有的,除非你是“富二代”。

(二)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的鉴定标准。

不久前,上海出台了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的鉴定标准,明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市级专家鉴定机制,市级鉴定由3位及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涵盖教育、法律等各方面,专家鉴定应当由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实施;鉴定审查的方式包括书面审查、实地查看、课堂观察、学员及其家长访谈等;根据网传的上海静安区会议纪要,模糊非学科类培训,需要两个副高教授+1个律师,出具法律证明及鉴定。

这个方法,一定程度上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的参考依据,使校长们在开展课程时,减少了迷茫和焦虑的尴尬境地。但是笔者查阅有关数据,根据2017年的官方报道,上海市有教育培训机构近7000家,其中证照齐全的 2000 多家,专家鉴定机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就是一个机构鉴定3个科目,也需要2万多个。

但是上海的鉴定方法与其他地方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为培训机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而网传杭州某区已就此说明:“确认只要与语数英科沾边的都算学科类 。阅读奥数思维类少儿英语类 也算(除非省教育厅另有文件)依据教监管厅函[2021]3号文件,学科类是指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按照市里要求,与上述9类学科相关的衍生科目,面向中小学生的均作为学科类登记。”

所以,当前形势下,有人说“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的区分,就是一笔糊涂账”还是有一些道理了。

(三)关于快乐学习。在8月4号的微头条《粉丝中的“学生娃”》我曾写道:“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的。面带微笑,快乐学习,这样的校外培训应该不属于“负担”,即使是“负担”,我想也是甜蜜的负担吧。”

【阅读全文请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s://www.toutiao.com/a1707118871827456】

这是积极地应对,不是消极地应付。

其实,从7月24日“双减”政策公布前夕就有过一些思考。

初步的思考,其实在暑期班结课时已经对秋季班语文课程有过预设(摘要如下)。

(一)古今阅读

秋季阅读课程量占课程总量将不低于50%,将融合教材单元主题并精选例文,本着“立足素养,契合主题,助力阅读检测;延伸课外,顺应形势,拓宽阅读视野”的基本理念,在单节课时时长减少的情况下,计划通过“减一减,加一加”的做法(减去一些课内阅读的重复训练,增加课外阅读比重),以实现阅读深入化,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过程中积淀储备,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快乐阅读。此外将适当加入“趣味小古文”学习。

(二)文学素养

1.基本做法介绍:

①当堂完成,及时评改并逐一反馈;

②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不定期开展作文“回头看”(寻找同题作文的增长点),“原作”PK“改作”对照看等教学活动。

2.课程预设:本着“提升素养,解决刚需;辐射课外,提升素养”的基本理念,在单节课时时长减少的情况下,计划通过“减一减,加一加”的做法(减去一些教材习作重复训练,增加文学素养系列训练),将专设文学素养专项提升版块,每一次“大作文”之外,都会有“文学素养”小练笔,久久为功,稳步推进。秋季习作课程次数占课程总量将不低于40%。

3.作品交流:教材作文择优参加同步征文(全国平台规范赛事),让作品和全国的同龄人一起交流。

而最近,我将迎来一个忙季,那就是需要利用这短暂的假期完善秋季语文课程纲要并着手备课。我在“备食材”“研菜谱”“定标准”,期待着在秋季开学后向每一位学习的小朋友奉上“语文的美食”。

离开会场,走在通往地铁站的人行道上,举头一望,一树枝头,或绿或黄。原来,秋已至。

【声明】除网摘报道外,其余文字系原创,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供粉丝和同行交流,供家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