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厚积薄发作文题

厚积薄发,让素养提升看得见——“作文经”(二一九),厚积薄发作文素材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新学期就要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这是新版课标在内容修订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引起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教学教研界的高频热词。我阅读了相关文章,提炼出了一些实用的观点。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是在课程内容范畴讨论的事情,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层六个任务群搭建起语文课程内容的“建筑”。学习任务群使语文课程内容以空间结构性呈现的方式“立”了起来,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学习任务群是任务导向的语文实践方式。学习任务群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在任务驱动下,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这个“群”里包含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相关联”可以是空间视角,也可以是时间视角。作为学习任务,必须有过程、有结果,体现学习单位的完整性。这个学习任务与通常语境中的“学习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嵌入了学习内容。正因为这个特点,学习方式的运用就在一片用武之地中,靠实而不虚空。

其实,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可否开展一些适合的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呢?

总分段很重要,如何训练总分结构段才更为有效呢?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写,可如何有效落实呢?读写结合如何扎实落实呢……这些问题是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于是,在5月10日,我专门就语文课外学习的改革思路和打好语文课外学习“升级牌”撰写了一篇文章。打好语文课外学习“升级牌”——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〇三)

在试行的过程中,对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养提升有很多裨益,然而,也发现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时间不易掌控;学生水平制约等。

新学期开学在即,我在编写文学素养小课课程时,本着“精”“实”“巧”“趣”的原则,进行探索。现在着重谈谈其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在90分钟课堂中的实践构想。

【1】精选文学素养学材。

博取众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才是文学素养提升课程的灵魂所在。因为习作需当堂完成,习作课在完成既定目标的前提下,专设“趣味大语文”版块,搭建“妙趣好玩的文学素养微课”课程体系,分设专栏有:趣联妙对,趣味谜语,奇诗妙文,趣味标点,童诗童谣等。依据年级特点,有序推进,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体会到:对联巧,谜语妙,奇诗妙文奇又俏。嬉笑怒骂有妙句,字里乾坤学问大。如大家熟悉的《苏东坡撰联讽老道》,还有大家未必读过的《加字改诗妙趣生》《救命的标点符号》等。更重要的是在趣味学习中,体会到文学素养的精妙之处。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2】优化小练笔设计。

小练笔是阅读课程后的一道“甜点”,更是习作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关于小练笔的作用和实践成果,请阅读:小练笔,大用处①——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一四)小练笔,大用处②——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一五)

诚然,前段时间开展的“习作锦囊”专题训练也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选题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文学素养的成体系提升;部分练笔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详见图片所示:

因为,在后续阅读课程之外,专门开辟“习作微课堂”版块,引导孩子们从中发现言语密码,将分设“词语密码”“句子密码”“段落密码”“课文迁移密码”等。在实施过程中,像“趣味大语文”版块那样依据年级特点,有序推进,螺旋式上升。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基于课外学习,每周一次的考虑,让孩子每周都能和文学相遇,都能和文字共舞。从而,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的实用写作小妙招。

附:部分文学素养(习作微课堂)设计样图

注:1——6为中年级

注:7——12为高年级

【3】适度穿插开展“跟着名家学作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学透课本的基础之上,发现藏在课本里的写好作文的小秘密。精选经典课文片段,巧妙设计练习,提炼写作妙招。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为例,可开展如下训练:

第一步,确立习作目标:

小朋友,想玩这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吗?要想让别人快速、准确地猜出他是谁,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从外貌、爱好、品质、性格等方面选择一两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

☆通过事例表现他的爱好、品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能用上一些让人有新鲜感的词句。(契合第一单元语言训练目标)

☆介绍时有一定的顺序。

第二步,读范例,悟方法

范例(一)

原文再现:课文《不懂就要问》(节选)

《不懂就要问》课文插图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清利报营出昨天所学的功说。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34;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34;&34;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34;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3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34;呜呜呜鸣火车,叮当叮当电车。”他到外婆家去,看见养着的金丝雀逃走了,望着窗外唱道:“鸟鸟飞,鸟鸟飞,鸟鸟飞飞。”夏天买了叫哥哥,挂在树枝上,一连几天都没有叫,我们说这叫哥哥不会叫了小弟弟听了就唱道:&34;看见木匠来修门了,他又唱道:“木匠师傅你很好,是我好朋友;做出物事样样好,是我好朋友。&34;刺’。&34;啊,我永远也不会相信。”皮皮说,&39;剌’字和这样两把刀子有什么关系。&34;皮皮说,&34;我是见过世面的’,我用豢头打它的头--砰砰,接着它“嘶嘶嘶嘶’地叫起来,我又一次打它--砰砰!扑哧--它死了。啊,这个字就念&34;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长袜子皮皮》(节选,有删改)

写法提炼

小朋友,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是著名的“童话外婆”,她笔下的长林子皮皮真是太顽皮了。读这篇文章,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1.典型部位写外貌。长林子皮皮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胡萝卜一样颜色的头发,两条硬邦邦的小瓣子,布满雀斑的鼻子,穿一条红一块,蓝一块的连衣裙,一只棕色,一只果色的长袜子,一双比脚大一倍的黑色鞋子……每一处都与众不同,而且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非常有条理。

2.用具体事例凸显人物特点。皮皮是个奇怪又有趣的孩子,从上学第一天皮皮回答老师问题时的语言就能看出来。作者对皮皮的语言进行了加致的描写,让起来让人会心一笑。

我相信,课程因改革而生机勃勃,厚积薄发才能让文学素养提升看得见。让我们在文学素养的学习道路上携手同行。欢迎各位同行参与探讨。

【原创声明】上述内容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自于头条号免费图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