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写 即景作文

写即景,看这两篇范文就够了——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三九),即景作文儿怎么写?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即景”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有一定的选题智慧,一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心喜爱、有感觉的景物。上届同主题文章阅读:莫负良辰,莫错美景。即景这样写——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四二)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两篇“即景”精品。

其一,题为《雨落即景》,原文字数多达1644字,是网课中的精彩之作。为了让读者对文本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学习发现好作文的写作秘妙,笔者逐段进行了解析,主要是从技法上进行点拨,试着揣摩作者的创作路径。解析字数超过1000字,增加解析后的文字总数为2669字。欢迎大家品鉴。

雨落即景

作者:子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春夜喜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让万物欣喜,而这眼前的雨景,也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般令人陶醉。

【技法一点通①】开篇引用诗句,让文章萌发诗意。同时,引用“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明示了这篇文章写的是春季的雨。

屋外,天空像生气似的,脸色阴沉、黝黑得吓人。密密匝匝的乌云聚集在一起,像是圆桌会议,欢快跳脱地讨论着待会儿要去人间哪里玩耍。本来外面生气勃勃的场面,这会儿,就只剩下冷风“呼呼”地吹了。又过了一会儿,本已昏暗的天空又“发怒”了。天空的一处传来一声滚动的闷雷,好像一只雄狮在低吼。突然,“噼啪——”的一声巨响,一条金色的闪电以令人无法思考的速度划破了天际,离去后还留下一串沉闷的响声。

【技法一点通②】这一段写的是雨前,写出了雨前天空之变。或拟人,或比喻,将乌云、冷风、闷雷、闪电写得活灵活现。

那串响声刚落,春雨就淅淅沥沥地落下了。它好似一位腼腆羞涩的姑娘,小心翼翼地将豆大的雨点滴落在花草树木的脸颊上,滴落至庄稼农作物的嘴里,滴落进万物土壤里,这充足的养分也让人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雨点的到来瞬间让整个世间热闹起来,独有雨的沙沙声,像有人在天地之间弹奏着一把巨大的竖琴,温柔绵长,回味悠远。配乐是滴在树叶上的叮咚声,是落入花苞里的欢笑声,是庄稼们的咂嘴声,是屋檐的敲打声……听,滴答滴答……淅淅沥沥……是雨点与草的交响曲,池塘里的青蛙们“哇哇”地朝天歌咏,犹如学堂孩子们“琅琅”的书声一样淳朴、自然;看,那美丽的步伐是雨点与花的舞姿;望,那甜蜜的声音是雨点与树的悄悄话……轻柔的风围绕在它们身边,牵起每条线串联起来,它们虽各司其职,却互相回应着,不断向上生长着,努力着,为了更好的明天。总之,雨点的到来让这个死寂的世界活了过来。

【技法一点通③】A.这一段也是金句频现,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是运用得法,甚为精妙。如“配乐是滴在树叶上的叮咚声,是落入花苞里的欢笑声,是庄稼们的咂嘴声,是屋檐的敲打声……”一句更是极具画面感。同时,写雨落之声,却又不囿于写雨落本身的声音,而是通过写“配乐”,写出雨落之初时万物瞬间被“激活”(末句进行了总结),花苞浸染春雨,庄稼口含新雨,恰似逢到甘霖,可以尽情吮吸。B.这一段还有一处表达技巧,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以由“听”“看”“望”这三个词(独字成词)为首的分句,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读者不禁和作者一起侧耳倾听,一同举目四望。

春雨呀,是个性格多变的孩子。这不,刚刚可爱的一切没了,雨滴们连在一起。又急又密地落向大地。它们的举动可把那些无辜的花花草草砸得东倒西歪,还把大地当成了乐器,在上面疯狂演奏呢!过了一会,雨愈来愈大,雨滴们更猖狂了,它们更猛烈地击打世间万物。青娃妈妈们着急忙慌护着小蝌蚪群游向芦苇丛中;小燕子们淡定飞在雨中寻找避雨的枝桠,一个顿足停下,伴着晃动的树枝悠闲整理羽毛上的水滴;猫咪早已找好避雨屋檐,睁着溜溜圆眼,四处观望;撑伞玩耍的孩童们伴随着妈妈的呼喊各自四散回家,窗户上噼里啪啦的雨水敲打声更迅速了,真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群还在池塘晃悠悠。

【技法一点通④】这一段写雨中的景物。A.既写出了雨之变,又写出在雨中的事物之变。如“青蛙”由“朝天歌咏”的惬意到此刻的“着急忙慌”。B.雨中的事物各具特点。既然有青蛙妈妈的“着急忙慌”,就有小燕子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定”“悠闲”;既然有猫咪的好奇“观望”,有“撑伞玩耍的孩童”“四散回家”,就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群的优哉游哉。这种多维视角值得我们借鉴。而这在第六、七自然段也有多处精妙表达。C.从古诗文中汲取文学养分。如写燕子的句子,是不是得到如下这些诗句的浸濡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语出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鸠雨细,燕风斜。”(语出宋代许棐词作《喜迁莺·鸠雨细》)

雨中事物接受了它们的洗礼,万物萌生之春,时辰正好。那些美丽的色彩混合着雨,一起融入了这个世界。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如果遇见了硬朗的春风,就会泛起涟漪;如果映着斜阳,就像一个抹着胭脂的出嫁姑娘。

【技法一点通⑤】在大段的描述后,作者将笔触转移到受到春雨洗礼的万物。如在充沛的雨量的浸染中,让溪畔的花花草草以及小树都染上新绿。段尾的句子也可称为神来之笔,写出了春雨、春风、春阳交融的美。

几分钟后,雨滴收住了它们的疯狂,雨小了,一切又安静了。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分明是一幅浅绛山水画,清逸空灵;燕群们哗啦啦冲向天空,开始列队飞翔,兴奋而有劲儿;躲雨的青蛙带着蝌蚪孩子游回水面,又是教技能的好时机;池边杨柳青青,枝叶轻晃,青黛色的树叶上颗颗饱满的晶莹露珠轻轻跃起,落入一个个水洼里,像一颗颗珍宝,泛起涟漪;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慢慢开始抽出嫩芽;粉嫩的花儿舒展着酡红的笑脸,惹得蜜蜂扇着透明的翅膀,在花瓣上跳起优美的“8”字舞,采摘最甜的花蜜;三两只蝴蝶也来凑热闹,这朵花儿停停,那朵花儿嗅嗅,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大树变得翡翠透亮,它们伸了个懒腰,甩甩了头,将身上的水珠洒向地面,咯吱咯吱地笑了。天明雨霁,心旷神怡,清新的大自然别具匠心,为我们勾勒出欣欣向荣的浓浓春景。

【技法一点通⑥】这一段着重写雨渐止。这往往是很多作者容易忽略的。实际上,春雨不似夏雨,往往会淅淅沥沥,欲停又不止。在创作时可以加以考虑,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这一段,作者将目光聚焦到山峦、燕群、青蛙、杨柳、草木、花儿、蜜蜂、蝴蝶等诸多事物在天明雨霁中的欢愉。

房瓦变得漆黑湿润,雨滴顺着屋檐嘀嗒落下,窗明几净。“嘎吱”一个开门声,像是打招呼般,探头探脑的孩子们全都跑了出来,直冲水洼去,溅起一朵朵水花,惊得打盹的猫咪们一跃而起,四散开来。孩子们银铃笑声传向天空,纯真而美好。

【技法一点通⑦】同样是写天明雨霁中的事物,但作者似乎有意单列这一段,顽童嬉闹,睡猫惊起,非常有画面感。

雨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雨是可怕的,也是可爱的。此时,不禁想起那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述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正是暖暖的生命气息孕育而生,我们赞叹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切,春雨赋予这个世界最美丽的生命和颜色。所以我们要感谢大自然,感谢它的奉献,感谢它的馈赠,感谢它给我们的一切。

【技法一点通⑧】结尾段更是诗情洋溢,写出对春雨的感激之情。古人对春雨就有诸多的的雅称:烟雨、絮雨、跳珠、甘露、轻丝、甘霖、嘉澍等。那么读完此文,是不是可以给春雨再加两个雅称:“燕雨”“杏花雨”呢?

其二,题为《阳春三月即景》,原文字数556字,是线下班当堂习作中的精彩之作。笔者加了总评。欢迎大家品鉴。

阳春三月即景

作者:许舒恬

阳春三月,燕儿的细尾剪断严冬的愁绪,大地一片欣欣然。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扑面而来,让我感受到阳春三月的温暖。在透过窗帘缝隙透进来的暖融融的阳光中,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推窗望去,披一件薄衫去听那枝头婉转的鸟语,任飘逸的细发拂走初春的寒意。最令人享受的是刷牙的时刻,映着初阳,口中白白胖胖的泡沫蹦蹦跳跳着。因为阳春三月的到来,一切都变得那样可可爱爱。

漫步楼下,跟翩翩起舞的春风撞了个满怀。苏醒的空气中晕染着雅致的奶黄色,整个世界都清新了。马卡龙色的小野花探出脑袋,扭动着阳光的多彩。光溜溜的树梢上冒出密密的叶尖来,尽管还称不上绿意盎然,却浅浅地冒着可爱。淡蓝的天幕上挂满了蓬松的白云,就像小吃摊上一团团又软又白的棉花糖。我想,摘一朵品尝的话,那味道一定是甜津津的吧。

临近中午,起晚的人们这才匆匆准备餐食,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正趁着阳光明媚,慢腾腾地打着太极拳,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我倚在沙发上,手中轻握着书本,文字在米黄的纸上跳跃着,朦胧的金色光晕映衬着活泼的故事情节。忽地,透过窗户瞥见窗外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向着北边归去,翅膀上驮着烂漫的情调。

傍晚,变得清凉的晚风装着一天的芳香漫步屋内,不小心带来了几丝夕阳的温馨,挠得人心头痒痒的。

静静的夜晚,喝一杯热牛奶,留下一日的活泼可爱。晚安,阳春三月!

【技法一点通⑨】这篇作文文质兼美,视角独特,笔法细腻,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阳春三月中的春景图。更为难得的是无论是开篇的作者晨起听鸟语,欣赏春阳中的药膏沫,还是在窗前倚坐沙发之上沉浸书海之中,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情景之中。诚如诗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外,在表达上更是金句频出,值得细细品读。

九个技法,你学会了吗?其实,我们用美文写美景,就是用文字让美景驻留,这样才不负良辰,不错美景。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往期类似的文章。

①用文字给景物添彩——阿宝老师的“作文经”(八十三)

②雨水情——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〇〇)

③风景这边独美——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四〇)

④莫负良辰,莫错美景。即景这样写——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四二)

【原创声明】请尊重作者的原创权益,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如要转载,须注明出处。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