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金题回放】
【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 湖南师大附中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三: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着意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则材料的核心命意是个体与外在信息的关系。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学生,都需要处理各类信息,也必定面临相关的认知误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初中学历占比40.5%,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19.2%,大学专科占比只有10.0%,而达到本科及以上仅为8.8%。网络信息纷繁杂乱,网民素质良莠不齐,也让信息环境更显复杂。如何占有、辨识、判断、吸收信息,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三则材料,读懂不难,关键在于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兼听”,句子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听取多方意见,就能明辨是非,而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判断力”“信息多样性”,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只要抓住兼听(获取多样性信息)的主题来写,就把握了材料的中心。
最后,注意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不同于“综合材料”),结合其中一二个角度来写即可,而能梳理三者关系则更佳,不宜只提及一则材料。
【立意角度】
对三则材料的关联,可做如下处理:
①三则材料为并列关系,材料一是面对信息,要保持个性,不被群体思想替代,材料二是处理信息,要兼听,不偏信,材料三是接受信息,要多样,不单一。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时代的三“要”三“不要”。
②材料一总写兼听明辨的意义,材料二可视为兼听的策略之一,即接受多样信息,材料三可视为兼听的策略之二,不是听多数人即群体的声音,不被群体思想替代。
③从个体角度,将材料一和材料二合二为一(都有关“兼听”,即接受多样信息),作为个体面对信息的能力之一,材料三(保持个体独立,避免被群体思想替代)作为个体面对信息的能力之二。
④材料一总写兼听明辨,材料二为兼听的策略(正面角度,接受多样信息),材料三为对兼听的深入阐释(反面角度,如果被群体思想替代,不是兼听,而是偏信)。
【拟题示例】
兼听而明,明于本心(56分)
兼听显格局,自持定心锚(56分)
采得百花成甘蜜(52分分)
身处沧溟,不淆浊浪(50分)
兼听而明辨,慎思以独立(50分)
兼听则明,独思而立(50分)
兼听之,明辨之
以清明之眼,观天下事
于信息时代,擎起思想炬火
兼听而明,方为智者
广开信息源流,慎取为我所用
在信息洪流里守住自我
请勿偏信,也不盲从
于人潮中驻足思考
校准信息时代的航标
兼听博采,保持独立
兼听筑基,个性添瓦
博览世界,不掩个性
做互联时代的聆听思考者
【下水文】
兼听明辨,个性卓然
叶芝有一句诗,传诵甚广:万物分崩离析,中心不再把持,只有混乱四散于世界。
而司马光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穿越千年给我们启迪。面对芜杂的信息,我们要避免“偏信”,更不要人云亦云。
放眼整个社会,偏听偏信的事常有发生。每逢热点出现,尤其是极端事件发生,总会有各种吊诡的言论,一看就知道在带节奏,在一惊一乍,它们照样在朋友圈,在营销号上,飞快裂变,极速传播。
不仅是单一渠道的信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盲目、冲动、狂热的群体思想,也在消解、空耗着独立的个性。
如果一个个体,接受单一信息,又不会明辨慎思,很可能不自觉就具有了“乌合之众”的特性:理性匮乏,却热情洋溢;排斥证据,而倚赖幻觉;不会推理,又勇于行动;看重数量,而罔顾事实。
我们生在新世纪,长在红旗下,接受的信息固然空前丰富,但单一固化的课本知识,师长一成不变的思想灌输,象牙塔里的岁月静好,可能阻碍着我们接纳多元信息,也可能让我们的卓然个性一点点丧失。
不可以不警惕!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拓宽信息渠道,兼听之明辨之慎取之,也需要保留个体意识,而不是人云亦云。当别人说:大家都在搞学习,你了解那么多干啥?大家都这样做,你为何不走寻常路?你也不妨模仿鲁迅,发个问号:大家都这样,便对么?
信息的迷雾,注定会越来越浓。你要像袁枚所说,“双眼自将秋水洗”,然后如屈原所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样,你将不是一个“愚昧且自信”的“可怜人”,而是一个兼听明辨、个性卓然而有尊严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