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出题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文/胡记霞
下集:实战篇
拟写标题只有一个方法:关键词嵌入法。材料中有关键词的,直接圈画;材料中没有关键词的,总结或提炼出关键词再嵌入。
一、关系思辨型(又叫“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拙”与“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快速审题】
首先圈画出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拙”“巧”“巧干”“蛮干”等。
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诚实、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此处的“拙”是褒义,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古拙、大巧若拙。“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
材料二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即要学会使巧劲,用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此处的“蛮干”意思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是贬义词,和前面的“拙”有所不同,所以不宜立意为“巧干不如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是这次作文的“任务”。所以,最佳角度应该是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拙”与“巧”的关系。“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既要结合现实,又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内容更充实。相关的引导词有“翻开新世纪的篇章”“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材料中的关系“拙”和“巧”是相反的,如果只从某一则材料入手,得出的结论如“巧干不如蛮干”“宁拙勿巧”,或者只强调一方,在现实生活中太过片面,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只建议辩证来写。那些认为可以只强调一方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好标题举例:《踏实做人,灵巧处事》《拙中得巧,清光自来》
《插“拙”之双翼,翔“巧”之天空》《拙于态度,巧于方法》《踏实成伟业,巧干铸辉煌》《脚踏实地务实干,讲究方法促成功》《方法为帆,踏实为桨》《迈踏实脚步,行巧干之法》《朴拙方于内,机巧圆于外》
病标题修改:
病例一:《世殊时异,成功易获》修改为:《世殊时异,巧拙并行》
病例二:《以宁拙勿巧,得出彩未来》——修改为《以亦拙亦巧,得出彩未来》
病例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错。
根据材料,诚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 所以应该用“踏实”。
二、让我们再看一则关于“拙”与“巧”的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陶渊明诗云“守拙归园田”,“拙”可理解为“朴拙”;有成语“鸥鹭忘机”,“机”可理解为“机巧”。现代社会老实人吃亏的现象时有发生,机巧之人往往得势。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朴拙与机巧”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明确;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快速审题拟题】
这则材料的指向很明确:宁拙勿巧。所以如果写《坚守朴拙,抛弃机巧》《宁拙勿巧,清光自来》也属准确立意。但是如果辩证来写,显然也是可以的。
这里的“拙”即不取巧,可以理解为淳朴、质朴、朴实、厚道等。
“鸥鹭忘机”意为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在此语境中,“机”指心机与算计,“巧”是巧诈、逢迎、钻营。
如何写得深入?——在论述“朴拙”时,可指出适度的朴拙是诚实,是坚守初心、朴实厚道、脚踏实地,而过度的朴拙就变成了“泥古不化,不知变通”的愚钝。在论述“巧”时,可既反对“巧”的急功近利和钻营算计,又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
★综上两则材料,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拙”或者“巧”,容易造成题目和内容不配套。比如题目强调“亦拙亦巧”,内容中是“宁拙勿巧”等。所以,在具体行文过程中,还是辩证分析的作文最好写,如《朴拙方于内,机巧圆于外》。
三、人物型材料审题示例及避坑指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振华中学将举办“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高三(6)班为此进行了“热身”交流,李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李博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高三(6)班的一名学生,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精准审题】
(一)学校举办的“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无写作格式要求;
(二)“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
——1.李博同学一共讲了五点,写作时只能选取其中的一点,否则视为偏题或跑题。
2.写作时要联系当代青年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写出真我,助力青春,助力健康成长。
(三)好标题举例:
1.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追逐梦想,知行合一》《心之所向,毕生以往》
2.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
《以平凡之我,铸精彩华章》《勤能补拙,锲而不舍》
3.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
《心怀敬畏,助力青春》《心怀敬畏,行稳致远》
4.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以穷养志,大器可成》《苦难磨砺,破茧成蝶》
5.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
《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入乎节俭,出乎美德》
(四)人物型材料作文避坑指南
人物型材料的写作过程中,开头段要由此人物引出自己的观点。在论证的过程中,简单地提一下材料中的人物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大段地用材料做论据,否则43分以下!
四、漫画型材料审题拟题
五、叙事性材料审题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公要任用贤才宁戚,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听其口碑。桓公说:“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东汉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终平定了北方。
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任用有贤德的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虑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快速审题拟题】
第一步,圈画出关键词“才”和“德”,题目中必须有“才”和“德”。
第二步,明确二者关系,拟写作文提纲。
齐桓公任用贤才——重视“德”;曹操“唯才是举”——重视才;
魏征“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小人”德不配才,必有祸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凭借;帅:统帅。这两句可以拆开,做两个分论点。
对二者关系的深入思考:
1、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4、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5、德,才之基也。奠德,方可发。才,德之缀也。积才,以致远。
6、贤德是人立世之基,助人更好地施展才华。
才华是人立世之本,为人贤德增添亮色。
7、有德无才难成大器,有才无德遭人唾弃。有才有德之人,方有机会走上康庄大道,行稳致远。我们要做德才兼备之人,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好标题:《春风携美德 才华绽枝头》《君子之行,德才兼备》《德才兼备,行稳致远》
《始于才华,终于品德》《才以立身,德以做人》《以才能展价值,用品德显担当》《“才”行天下,德以立身》《以才治国,以德润身》《德才兼备,蝶变人生》
避坑指南:1、《德才兼备,国家兴盛》——错。德才兼备的结果应该是让一个人怎么样,而不是国家;
2、《唯有品德,方可成才》——错。也要有“才”;
3、《以德为先,以才为后》——偏,只说出了其中的一个关系。这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分论点,做题目有失偏颇。
4、有的学生题目是“贤”与“德”,没有“才”,视为偏题。
5、分论点有“套作”嫌疑的病例:
①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才者,德之资也。
②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德者,才之帅也。
③日月同辉,星辰共耀。德不配才,必有灾殃。
——诗句+观点型分论点,如果诗句和观点的联系不大,就会造成“套作”,被打低分。
★可修改如下:
①才者,德之资也。做人要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增长才干。
②德者,才之帅也。做人要戢鳞潜翼,思属风云,修身韫德。
③反之,德不配才,必有灾殃。德才应与日月同辉,如星辰共耀。
——在诗句和观点之间加上“过渡词”,就能有效地避免套作。
【重要】提纲拟写举例:
君子之行,德才兼备 胡
开头段:泱泱中华,千年流淌;经史熠熠,万年流芳。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者,德也。君子固当有才,然德才兼备,方能达人生至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君子应崇德向善,高山景行。
德者,才之资也;才者,德之帅也。——德才兼备,是为至“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子不欲仁,德不配才,必招致祸端。
结尾段:翻开新世纪的篇章,我们不无欣慰地看到,各地频频涌现出的道德楷模,汇聚成一股股崇德向善的“清流”;更多的青少年德才兼备,让道德的天空群星闪烁;国家和政府积极倡导,在全社会提倡德才兼备的新风尚,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对“德”与“才”有正确的权衡和认知。无德无才,一生虚度;有才无德,必祸及其人;德才兼备,方为人中龙凤!
才以治学,德以修身,德才兼备方堪重任。愿吾辈青年都能才高德厚,愿泱泱中华永远德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