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追悻袁隆平

2022高考临阵磨枪Ⅰ袁隆平主题《追慕大师风范 让青春闪闪发光》,追到袁隆平的文章

【金题回放】

更多高考中考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时年已经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材料”是这一类作文的根本属性。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一是袁隆平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用英语致辞,获得网友点赞;

一是袁隆平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学习,不知疲倦,苦练英语。

综合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感知到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勤奋好学的精神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其次,考生的文章要突出“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在褒扬大师风范的同时,不忘对实现个人梦想的表达,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融合。

基于这个认识,切题立意有:

1.奋斗打造亮丽人生。

2.放飞梦想,永不满足。

3.致敬大师,让梦飞翔。

4.追求让生命华丽绽放。

5.追梦青春,尽显芳华。

6.胸怀世界,放飞自我。

7.学习大师,放飞青春。

这些立意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范围:“青春”与“梦想”关联,成就“大师”的品质。

【范文展示】

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参加由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水稻“杂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更深的问题:何为大师?古人给出的解释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在我看来,在新时代奉献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都是大师。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不在于贡献的大小,是否改变了整个世界。袁隆平是大师吗?是的,他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屠呦呦是大师吗?是的,她研发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张玉滚是大师吗?你可能会犹豫,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怎能与袁老、屠老相比呢?但我们应坚信,答案是肯定的。张玉滚虽然并没有改变世界,但他所做的却改变了整个山村,是他用瘦小的肩膀担起了乡村教育的未来。最是无人知晓的角落,最是默默无闻的岗位,伫立着像张玉滚一样以平凡的血肉之躯坚持书写非凡事业的人。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却无私奉献,一生坚守,散发着光和热的人也是大师。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更在于他们的谦卑,你或许会质疑,面对科学我们难道还要树立偶像盲目崇拜吗?不错,科学面前没有权威,要尊敬先行者但不能盲从权威。他们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科研成果更是一种谦卑和慈爱的精神。我们致敬,但我们理性而不盲从。这才是大师们留给我们更可贵的精神遗产。

同学们,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你我的时代,青年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今天的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国家需要我们,时代在召唤我们,青春在点燃我们,我们需要参加,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放飞青春,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首先是扣题,用分论点的中心词始终贯穿着“青春”,“梦想”,“大师”。关键字眼出现在关键位置,以关键词立“文章”之骨架。

接着是安排论证结构上充分顾及对话。先是正面剖析袁隆平的事迹,接着谈自己对“大师”的认识,最后谈“理性致敬”。由立到破,正方面切入。文中充分贯穿对话语句,如“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更深的问题:何为大师?”“你或许会质疑,面对科学我们难道还要树立偶像盲目崇拜吗?”“同学们,这是一个需要大师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你我的时代”。这些语句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让全文在对话中推进。

最后是充分的辩证分析。特别是这段:“大师之所成为大师,更在于他们的谦卑,你或许会质疑,面对科学我们难道还要树立偶像盲目崇拜吗?不错,科学面前没有权威,要尊敬先行者但不能盲从权威。他们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科研成果更是一种谦卑和慈爱的精神。我们致敬,但我们理性而不盲从。这才是大师们留给我们更可贵的精神遗产。”这段文字的产生源于作者充分考虑到了对立者可能的质疑,然后有针对性地回应。这样的回应将有价值有意义的交流充分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