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寓言故事是什么意思?
更多高考中考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秋水》说,战国时燕国都城寿陵有个少年,听闻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前去学习。结果,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燕国。欧阳修《镇阳读书》诗评说∶“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寿陵少年学步于邯郸,结果两失。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辨写一篇文章。
要求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写】
邯郸学步是个寓言故事,语出《庄子·秋水》。所喻不善于学习者,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
审题有思辨的要求,思辨看两头,一头是寿陵少年本会燕人走路,一头是寿陵少年要学赵人走路。学在于习,习以为用,习以为常,故需要学习反之,主观妄自菲薄,徒然有所艳羡,以为赵人走路是何其优美,燕人走路就如此不堪,结果事与愿违,依样画葫芦地生搬硬套并不可取,别人的没学到,自己的也丢光。2022年3月6日光明网载“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一番话在全国两会上引发热议。
思辨还可深入,学习他人和别国,当立足自身所需,不能盲从照搬。细察极思,晋国始君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三家分晋而有赵、魏、韩,赵人走路优美,固然是步法,归因或关乎邯郸人西周礼仪的传承有序,影响到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此等,绝非简单模仿可学得。再说燕国,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亦自有因袭,非要将步子调教成邯郸人的样子,当然是不切实际的。2022年3月1日人民网载《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民主也不能照搬。1990年费孝通做“人的研究在中国”主题演讲,提出不同文化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谓箴言。
当然,学习借鉴并非不可行,问题是“东施效颦”机械模仿,就适得其反了,这也需要思辨的批判精神。
【适用主题】
认识自我、社会,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