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如何对待网络信息作文

2023高考备考Ⅰ“如何面对网络信息”导写范文《莫放修芦碍月生》,如何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调查表明,“零零后”是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普遍对科技信息、文化艺术的兴趣很高,对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儿和手机游戏的兴趣也非常浓厚。

2021年10月下旬,钢琴家李云迪的丑闻被曝光,引发全网关注。有学生说,自己上网查学习资料,被这些信息分散了注意力。对这种信息,自己能否拥有“不知情权”?

学者刘擎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担心自己out(落伍)了,这是存在性焦虑的一个征兆”,这戳中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痛点”。他说,我们必须“做减法”,从对同质信息的迷恋和娱乐围猎中跳出来,才能获得新知。

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三则材料均针对年轻人的“信息过载”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第一则材料主要分析“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处于成长期的“零零后”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则材料主要分析“信息过载”的危害,娱乐八卦信息对“零零后”们求知造成干扰;第三则材料主要分析如何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要学会用减法,跳出娱乐围猎的圈子,获得有价值的新知。值得注意的是,立意要紧扣新时代青年对网络信息的态度展开,关键词是“网络信息”,而不是“网络”。此外,写作时还要延伸到新时代青年如何面对网络信息,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以小见大揭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反映着丰富、深刻的社会现象。什么是“信息过载”?“信息过载”就是当今时代信息过于丰富的负面影响之一,例如材料中钢琴家李云迪的丑闻引发全网关注,导致人们的注意力被迫分散。我们如何看待“信息过载”这一网络现象呢?请看下面这个优秀片段:

大数据、算法、智能推荐……你所见的大千世界可能只不过是同质信息砌成的信息茧房;娱乐圈、八卦……你所见的光鲜亮丽可能只不过是资本推手作用的效果。困于存在性焦虑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热衷于获取知识,好奇心强烈,正因如此,更应摆脱“信息过载”之重、娱乐围猎之网,以獲新知。

———陈丽梅《问渠哪得清如许,筛选信息活水来》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从大数据、算法、智能推荐等网络现象读出了“信息茧房”“资本推手”的社会实质,继而提炼出“摆脱‘信息过载’之重、娱乐围猎之网,以获新知”的中心观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让思想走向深刻。

2.由此及彼联现实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洞悉本质可以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探讨“信息过载”问题时,若仅就李云迪的事件来谈,显然比较单薄,欠缺说服力。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钢琴家李云迪事件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深刻地反映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碎片化信息对“零零后”青年一代的围追堵截、裹挟奴役。其实,这一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荒诞剧。点开网页,信息之海的咸腥扑面而来:每天的“头条”接连更新,每天的“热搜”千变万化,五花八门的“标题党”文章夺人眼球,吵吵嚷嚷的“小编说”不绝于耳……且慢!“街上竟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两千多年前,路过集市的苏格拉底曾这样感叹。当代的青年们点开网页时的想法,与哲人的感叹何其相似。

———朱弈樵《取之有度,以启新知》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运用了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从钢琴家李云迪事件联想到“头条”“热搜”“标题党”“小编说”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然后引述苏格拉底的感叹,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3.纵向延伸探因果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如洪水猛兽一般扑面而来,比如上文提到的“热搜”“标题党”“小编说”等。那么“信息过载”问题为什么在“零零后”中如此严峻呢?我们还可以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大数据时代以流量为王。无良商家一旦掌握了用户取向,便会不断传递同质信息,受众尤以青少年为多。为何?究其根本便是“零零后”这批“网络原住民”的成长焦虑所致。他们好奇世界之大,疯狂探索未知,不愿落伍一步。正是他们的存在性焦虑加固了他们自己的信息茧房,围困了自己。

———葛恒卓《拒绝无效成长,选择自我热爱》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运用了因果分析的思维方式,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深入分析“零零后”在大数据时代迷失方向的内在原因———这批“网络原住民”的成长焦虑。作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让论述愈加深刻。

4.异向对比显深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会显现出彼此间的差异。就这个作文题而言,我们可以从异向对比中分析如何鉴别信息,走出“信息过载”之樊笼。

“深潜院士”汪品先发布新的科普视频了,你看了吗?“罗翔说刑法”更新了,你追了吗?共青团中央的“B站”账号分享了《长津湖》影评,你收藏了吗?今天,我们不缺少“干货”,我们缺少的是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求知青年!

如果你眼中充斥的都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王者五杀”,如果你耳中盘旋的都是使人浮躁悸动的“次元之音”,如果你心心念念的都是“吃鸡”“上分”———那么,鲁迅先生口中“躺着的青年”,很不幸就是足下了。

所以,大千世界诚美,我们若能以求知之慧眼观之,坚定长新知、担责任、利家国之初心,就能收获更多精彩。

———朱弈樵《取之有度,以启新知》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运用了异向对比的思维方式,将两种不同信息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5.措施分析提方案

网络信息的涌入已不可避免,那么,这种现象导致的“信息过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网络信息又应持怎样的态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列举措施、提出建议。

怎样才能摆脱同质信息和娱乐围猎?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拥有一颗不为外物所惑的澄澈之心。慧能有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若空明,自然不会沾染同质信息、娱乐八卦之尘。昔者扬雄身居僻隅,不为外物所动,“默然独守吾《太玄》”;孔稚珪“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于是所谓魑魅魍魉自然退散,哪得扰他?更不用提一代文学泰斗钱锺书先生,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愿自己的文学创作受到干扰。

如今的青年们也应效仿先贤,在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时,保持一颗不为外物所惑之心。如此一来,自然能够脱离同质信息、娱乐围猎之网,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新知。

———李明昊《不为外惑,不为所动》

面对“信息围城”,这名考生摆明立场,提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即“拥有一颗不为外物所惑的澄澈之心”,体现了考生的思想深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备考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佳作欣赏】

莫放修芦碍月生,何妨吟啸且徐行

文/一考生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叔本华如是说。天地常新,日生不滞,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叔本华的话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面对如潮的信息,我认为当代青年必须生出如炬慧眼,莫放修芦碍月生,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认为,在这个喧嚣的信息时代,学会独处是一种必要的选择。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独处?

有调查表明,“零零后”好奇心强,对科技信息、文化艺术的兴趣很高,但也容易被娱乐八卦等新闻吸引。这里的“独处”,即与游戏界、娱乐圈等适当保持距离。然揆诸当下,不少青年随娱乐圈而动,甚至在所谓的“偶像”锒铛入狱后叫嚣要“劫狱”。“三观跟着五官跑”,何其疯狂;一味盲从而不加思考,何其愚钝;沦为樗栎庸才,何其可悲!热衷于这种类型的社交,无异于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由此观之,独处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或曰:独处一定要远离一切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够存在于虚空之中而不食人间烟火,因此,绝对的独处是不可能的,面对信息也并非全无益处。君不见,丘成桐在伯克利吸收了大量学术信息,得以开阔视野,开创了微分几何的新纪元;君不见,疫情期间,精准的防控信息让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渡过了一次又一次险情。而反观之,清政府闭关锁国、抵制外来信息,在紫禁城里等来的不是万国来朝,而是坚船利炮。

那么,面对信息,我们是弃之如敝屣、不屑一顾,还是张开怀抱、来者不拒?

我认为,无论是不理不睬还是全部接受,都有失偏颇。全然摒弃是自我封锁,全部接受可能引火烧身。身为新时代青年,无论外界信息如何混杂,我们都应慧眼如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者刘擎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他说,我们必须“做减法”。正如《围炉夜话》中“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之语,只有减去信息中的繁杂冗余,从同质信息与娱乐围猎中跳出来,才可获得新知。

莫放修芦碍月生,何妨吟啸且徐行。让我们摒弃娱乐信息的“修芦”,让心中生出明月,照亮前路,在这个信息时代“吟啸且徐行”!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内容丰赡、思想深刻、极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议论文。文章首先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材料内容进行挖掘,提出观点———莫放修芦碍月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然后寻因溯源,围绕“如何面对网络信息”展开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让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最后回扣标题,升华主旨,结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