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哲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是一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老舍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世界。——雨果
作为这个不平凡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更多高考中考作文导写点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写作指导】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的玄机在于对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的全面的考量。
材料第一句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光明产生的变化、魅力、美,这一点不言而喻;但阴影也能产生变化、魅力、美。“光明”与“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生社会形态也是如此。怎样正确对待“阴影”,就是怎样对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阴影也是五彩斑斓(或者魅力)人生中的一方面,人生中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穷风景在险峰”等道理。
材料第二句,其实还有后半句话“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该句摘自老舍的《小病》,文章通过对小病这一日常的事情,引发深思,并感叹出生活的意义。对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条路都不应是平坦的,而应有波折,充满律动,应该有光明的一刻,也应该有黑暗的一刻,应该有左有右,既有晴天又有雨天,这样,生命才真实而有意义。
材料第三句,对材料重点的关注不应仅仅是“光明”和“黑暗”的思辨,更应抓住这一思辨的前提——“人心”。所以,对这几则材料可以综合理解为:“光明”(顺境)与“黑暗/阴影”(逆境)都能产生美,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意义,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人心如何去看待它们。
试题写作任务中要求思考“作为这个不平凡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所以,写作时就不能仅仅对“光明”和“黑暗/阴影”本身进行思辨。在完成思辨任务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领悟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看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对这两者应该持怎样的人生观。
【参考立意】
1.有了阴影和黑暗,光明才显得炫目。
2.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
3.为了达到心中的光明,亦甘心沉寂于暂时的黑暗。
4.人心有善恶两面,世界交错着光明和黑暗。
5.真正的强者,总是能凭着信念与勇气去扬善弃恶,冲破黑暗、拥抱光明。
【范文展示】
淡然面对光和影
文/一考生
生命是对称的。你向往晨起的朝阳,就必定有黯淡的黄昏;你追求那绿意盎然的春,就必定有多事之秋。何不怀着一颗淡定的心,既等待光明,也迎接阴影,让生命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唱出最美的赞歌。
文学是苦难的创造和升华。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这一生只惧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无数伟大的作家在咀嚼苦难的同时亦战胜了苦难。就像黄永玉在回忆中说:“我在‘文革’期间碰上沈从文,我们不敢停下来交换痛苦。在擦身而过的一瞬间,他头也不回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正是这四个字,撑起了在“文革”中遭批斗的作家的天。他用这饱含真情的文字呼喊出了他对平反的向往,也道出了他对苦难的忍受。
“不抑不从,亦兹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心。”水黏合了沈从文破碎的品格,让他对成功对黑暗都泰然自若。
是的,生机盎然的美并不全是由光明汇成的,而是有黑暗相随,才能彰显多舛生活的厚重。我想起莫扎特那《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这来自神的歌音,将月光的皎洁和孤独的忧伤谱入这宁静中,想起那时时拥抱文学的福楼拜,他带有的疯狂充满人性温热的呼喊,让人明白真正的文学不是辉煌,而是温热和孤独。
荷马说:“西西弗是要死的人中最幸福的一个。”他接受了那些头衔,但他的心仍然追随着西西弗,他不畏那客西马尼之夜。就像索夫洛勒斯那样:我年逾不惑,我历尽黑暗与光明,我是幸福的。
无数的伟大作家都用淡定的心对待成功与失败,因为他们知道生命并不只有流光溢彩,还需要夜的陪衬,让生命得以升华。
我想起艾青——这位诗坛上卓越的诗人也曾拿过挑粪的钢钎,他畅饮了大堰河的乳汁而诗情磅礴,却得到流故地和地窝子的对待,他面对冻死的小猪仍泰然处之,于是他的诗总像一束暖人心窝的光。那奔走于鲁班馆,流连于花木梨方桌的王世襄,在各种名誉下仍向往简朴,向往高谷碧空的白鸽。
所以生命不尽是阳光普照,还需有雷患哭满城云的时光,它也不尽是鸟语花香,还得有桃花支不住酡颜的日子。不要对光明太过急切,否则会有西西弗身上巨石的胜利,也不要对阴影太过畏惧,否则会有茨威格从孱弱世界消失的悲剧。怀着一颗淡定的心,于光和影中尽听生命的呓语,感受生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