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顾城(南明史为什么这么气人)
导语:《南明史》
1、本书作者司徒琳是美国知名的汉学家,曾经在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系做过教授,现在已经退休。为了梳理南明的历史,她曾花费多年时间遍及世界多个地方,搜集包括中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内的历史资料,搜集之全令人叹为观止。
2、明清易代之际,南明政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承续大明王朝一脉,也一度拥有抵挡清军的力量,无论在政治能量还是军事力量方面,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击。
3、由于朱元璋一手导致的明初制度设计上的两大缺陷,使得南明政权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败亡的命运。
4、第一是降低了军人地位,使武官则越来越受轻视,而文官系统越来越强势,慢慢地导致了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第二是取消了宰相制度,使得谁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成为难题,各种政治力量对权力的追逐,形成了党争。
5、南明,其实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五六个在南方建立的政权。时间跨度只有18年,即从1644年明朝灭亡后弘光政权建立,到1662年南明的永历皇帝遇害为止。
6、南明史上出现过五六个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它们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文武之争,文官瞧不起武官,武官也不听文官指挥,这让南明始终无法有效调动军事力量,本该用来打仗的劲儿,一多半用来吵架甚至内斗了。
7、别看文官高人一等,其实在文官系统内部,也有一个身份认同的难题,这就是明朝没有宰相制度,这使得朝廷始终无法确定,谁应该是辅佐皇帝的人,又该怎么辅佐?这个身份的模糊,使得各派政治力量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站在皇帝身边,掌握管理朝廷的大权,于是内斗不休,党争不断。
8、宰相制度的缺乏所导致的争斗,其实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分歧。现实主义者认为,皇帝如果管不了事儿,那就给他找一个能管事的人,尽管这样的人凤毛麟角。这是大学士制度存在的逻辑基础。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万历皇帝时期的首辅张居正。
9、虽然郑成功的军事体制曾避免了这两个难题,但他在政治思路上的严重缺陷,仍然没有使自己的有生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因此仍然难以避免失败,南明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