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鹗是谁(高鹗凭什么能续写红楼梦)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红学公案:高鹗何曾为“太史”?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红楼梦高鹗是谁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红楼梦》有个《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又称为“梦稿本”,120回,1959年在北京发现,1963年影印行世时命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也称“杨藏本”,被划归于脂本系统,亦有归于程本系统的。
据说《梦稿本》因有杨继振以及朋友于源、秦光第“红楼梦稿本”、“红楼梦稿”等题鉴页而得名。《梦稿本》十回装订成一册,四十一回至五十回一册遗失,各册首、尾若干页遗失,杨继振据程乙本抄补齐全。
《梦稿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兰墅阅过”字样(无印章),杨继振卷首题记“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原本不怎么容易看到。但是可以看到影印本。封面及第一页是影印时后加的标题“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第二页开始就是原本封面,即“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次游签”,下面有次游及幼云的两个印章。次页题“红楼梦稿”。再次页则是一行题字: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十卷,据排字本抄足”等。
杨继振(1832~1897),清末藏书家。字彦起,一字幼云,一作又云,号莲公、燕南学人、苏斋学人、星风堂主人、齐轩道人等。汉军镶黄旗人。官工部侍郎、广东盐运同知等,居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武进)。收藏甚富。
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高鹗是乾隆六十年进士,是第三甲第一人,接着做了内阁中书,后来做典籍、侍读,嘉庆六年(1801),高鹗以内阁侍读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嘉庆十三年,高鹗被嘉庆皇帝提拔,做了记名御史(《嘉庆实录》有记载)。嘉庆十四年,高鹗由侍读考选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八年(1813),高鹗升刑科给事中。高鹗在嘉庆十八年任刑科给事中不久,即因失察八卦教教首林清谋反案而受到降三级调用的惩罚,大概在1815年去世了。
但是杨继振言之凿凿说“兰墅太史”,说法可靠吗?不可靠,非常不靠谱。从高鹗履历来看,他并没有做过翰林学士,没进翰林院,杨继振称呼高鹗为“兰墅太史”,完全是想当然。杨继振完全可能是因为看到高鹗曾经做过”侍读“、顺天乡试同考官,而简单认为高鹗就是翰林院侍读,所以称其为“太史”的。
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 的。太史,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有资料介绍:内阁侍读学士,官名。此为清代始设之官职。初设于顺治六年(1649) 定内三院官制时,每院增设侍读学士一人。其后内三院改为内阁,额设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古、汉各二人,定制秩从四品。初时内阁侍读学士兼太常寺卿衔, 后裁。满、汉内阁侍读学士例以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给事中、御史及理事官、郎中分次升用;蒙古缺则以蒙古之给事中、御史、郎中等升用。他们分别任职于内阁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从事奏章翻译、校阅等事宜。故内阁侍读学士与翰林院之侍读学士不同,既不侍读于君主之前,亦不由文学之士升任。
我们知道了“内阁侍读学士与翰林院之侍读学士不同,既不侍读于君主之前,亦不由文学之士升任”,就明白杨继振为何犯这样的似是而非的错误了。当然也不能怪杨继振,有可能是他人冒用杨继振名字造假,也是说不定的事情。毕竟常州武进这个地方“红学”能人太多了,如董康、陶洙等人,他们都是同乡。
《红楼梦》之《梦稿本》,把高鹗的职务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那么此书认为是“兰墅太史手定”、“兰墅阅过”等说法,还能靠得住吗?靠不住!一点都靠不住!他们只是故意贴金、套近乎罢了!他们,可能是杨继振,也能是他的同伙或者乡党们。有待于今后继续考证。(吴修安)
还可以参阅下文:
红学公案:高鹗的职务,究竟该怎么称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红学公案:高鹗何曾为“太史”?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