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语文阅读题大量丢分的问题呢(语文阅读题丢分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导语:怎样解决语文阅读题大量丢分的问题?
语文月考成绩出来了!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10月,自信的小鱼同学迎来了初中阶段的第一次月考。考试结束后,他说有难度,但整体感觉还好,语文估分120以上。 一天之后,成绩出来了。其他科目与估分差异不大,语文得分却相差甚至远,只得了98分。拿他的话说,简直被惊掉了下巴,甚至以为是统分错误或批改错了。
估分与实际偏差这么大的原因主要在阅读题上面。阅读题总分值32分,被扣了20分,真是惨不忍睹。基本每道题都被扣分,许多4分的题都只得到了1分。评讲过后,我们发现他的阅读题答案与参考答案相差甚远,基本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在老师讲解,以及翻阅了许多关于语文阅读的书籍后,我们总结了阅读丢分的原因:
第一、知识点未梳理成体系,掌握不牢固、不扎实、不清晰。
第二、答题思路、答题结构存在问题。
第三、视角单一,没能理解文章深意,“自以为是”地答题。
阅读题,需要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规范的答题结构和术语来精准地回答问题。所以,虽然他每道题都洋洋洒洒地答一大篇,但视角单一,理解粗浅,知识点盲区较多。也没有按规范的答题结构回答或者生硬套用模板...结果是肯定的,就是答非所问,损失惨重。如图:
以上两题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1)指粮食本身的味道;(2)指粮食所包含的温暖而幸福的味道、成长经历和生命韵律,饥饿与苦难的味道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参考答案2:“肆意”是不顾一切由着自己性子去做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粒急于逃离麦穗,尽情享受阳光浴的情态,体现了麦粒旺盛的生命力。
要攻克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课:
第一、梳理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
阅读理解丢分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分丢在哪里?因此,首先要弄清楚阅读理解考的是什么?在中学阶段,语文阅读主要涉及五大知识模块和五种能力考核。
五大知识模块包括: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每个模块的内容虽有交叉,但也十分清晰。
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中,画线的词语好在什么地方?这里就是考核文章的语言,需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的语言”这一模块的知识点作答。
五种能力考核包括:语言概括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和赏析能力。每一种能力考核都代表着不同的答题思路和答题结构,它们会随着题型、分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意外”丢分的原因。
比如:《歪儿》
1、第6自然段有什么作用?1分
2、第6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这两个题的问题都一样,只是分值不同。我们也都知道中间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但如果答案都是:“第XX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2题就只能得到1分,扣2分。我们需要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明确答题的思路。第1题,只要直接答出结构作用就可以了。但在回答第2题时,除了要回答结构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间的关系来答题,才能得满分:
参考答案1;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参考答案2:第6自然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歪儿沉醉于玩“玩踢罐电报”经过和我们对歪儿的态度,引出下文歪儿回来后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友爱。
第二、学会站在作者、出题人的角度思考
阅读题是由文章、题目、答案这三个部分组成。阅读文章要拥有的思维,做阅读题要拥有的思维,是不同的。
阅读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关注的是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自己感不感兴趣,读得开不开心,但很少思考写文章的人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这样,我们自然也不会读到深层次的意思。这也是读了很多书,理解力却没有提高的原因,因为阅读量不等于理解力。
(一)站在作者的角度读文章
1、知人、知背景
读一篇文章,我们必须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作者对生命的审美体验,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直接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作者的角度才能把文章理解得透彻,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比如,李清照的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李清照生活在少女、少女的温馨和美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当中。词作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轻灵新巧,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内心苦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期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磨难。词的风格也由清丽淡雅变得沉郁哀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写秋情抒发饱经忧患离乱之哀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知文章
作者在表达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文章的艺术水平、文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会给予线索,让人看得懂。因此,我们需要抓住了线索,加上理解和分析,来还原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逻辑。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线索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先写这个,后写那个?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用什么结构来塑造?
...
读懂,才能回答问题。
(二)站在出题人的角度读文章
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找到“作者思维”。那出题人的思维藏在哪里呢?出题人的思维就在题目和答案里面。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阅读题有“标准”答案吗?当然有,因为阅读理解题并非完全是主观理解题。理解,只是考察是否读懂了文章。但阅读题答案,是建立在已经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回答出题人提出的问题,同时必须使用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术语。“标准”答案,其实也就是“关键词+说明。”关键词,就是得分的词。
例:第XX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2分)
老栓走到家,店面早已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地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参考答案: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华小栓身体的瘦弱。答出“外貌描写”得1分,答出“身体瘦弱”得1分。
既然出题人的思维藏在题目和答案里面,我们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精准地分析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会到这样的题:“请赏析XX...”。“赏析”这个词包括“赏”和“析”,“赏”就是欣赏,说说它哪里好;“析”是分析,分析它具体怎么好。如果回答的时候只有“赏”,或者只有“析”,就是没有站在出题人的思维,没看懂题。“意外”丢分就不是意外了。
2、学会用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术语回答问题
比如,关于“比喻”的答题模式和术语,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的特点/状态/道理,表达了....情感。”如果这样回答:“这段文字把XX人比喻成一只猴子,很有趣。”就太不规范了。
3、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思路与结构
通过审题,判断题目考察的是五大知识点,还是五大能力,或是两方面的综合考核,答题思路有了,就可以根据五大知识和五大能力的思维导图安排答题结构。每道题在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帮助和提示我们。
例: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炸豆》
答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1、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2、有什么作用(妙处)?比喻的作用有:生动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拟人的作用有:生动形象;启发想象,引起共鸣。思路理清,就可以答题了。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的特点/状态/道理,表达了....情感。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1分),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1分)
通过细细梳理,发现语文阅读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是无章可循。它的答案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也不是生搬硬套“公式”得来,而是建立在文学理论和写作学科基础之上的一些原理、规律和要求之上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曲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