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罗从彦生平简介(罗从俊简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延平人文历史:罗从彦鬻田求学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罗从彦生平简介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罗从彦生平简介(罗从俊简介)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仅13岁的罗从彦开始拜投吴仪门下,潜心向学,深受吴仪器重。后来,他在吴仪的举荐下,专门拜求了当时回乡守制的理学大师杨时并在杨时的引导下拜见了著名的“洛学”代表者伊川先生程颐,上演了一出“鬻田杖藜”的求学佳话。对此,笃意进行“四贤”年谱考订的南平训导毛念恃,就在其《豫章罗先生年谱·豫章罗先生事实》中,详细陈述了罗从彦这段初师吴仪、后师杨时的具体过程: 先生自幼颖悟,不为言语文学之学,及长,坚苦刻励,笃意求道,初从审律吴公国华游。已而闻龟山先生得伊洛之学于河南,遂往学焉。乃知旧日之学非也。三日惊汗浃背,曰:“几枉过了一生。”龟山倡道东南,从游者千余人,然语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先生一人而已。尝讲《易》至《乾》九四一爻,龟山云:“曩闻伊川先生说得甚好。”遂鬻田裹粮至洛见伊川,其所闻亦不外龟山之说。及归,于是尽心力以事龟山,抠衣侍席二十余年,尽得不传之秘,为编《龟山语录三卷》。默堂陈几叟与先生俱游龟山门,情好尤密,定交几四十年。 由此可见,罗从彦在初师吴仪数年后,就因饱学诗书而被吴仪推荐给因为父亲去世而回乡守制的龟山先生杨时,开启了罗从彦与杨时师生缘分的第一步,并命中注定般要将“以担荷道统为己任”(李侗语)的罗从彦催发到一场更高层次的文化苦旅中去。据载,当罗从彦第一次到将乐拜见杨时,不过才初学三天,就已经“汗惊浃背”,极度感叹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 一天,杨时在与罗从彦讲《易》,讲到《乾》九四爻时,顺带说了一句:“伊川(程颐)说甚善”。这不经意间的一声感慨,被极富求学精神的罗从彦牢牢记在心里。为了证实杨时所言非虚,也为了能够找到更高水准的学术之师,罗从彦从将乐回家后,就在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变卖了家中的一部分田产充作盘缠,紧随杨时之后前往洛阳向程颐当面请教,书写了一段与“程门立雪”有着同等意义的“鬻田杖藜”的求学佳话。 

不久后(1094),经过虚心讨教和反复验证,饱受教益的罗从彦因在程颐“反覆以告”前提下,确认杨时所传观点的确出自程颐一门,同时也确认杨时已足可堪为己师,便“谢曰:‘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临行前,满怀期许的程颐为了让罗从彦学有所成,也一再指示他要“再从龟山学”,并由心底发出感叹说:“吾道复南矣”。意思就是:继杨时之后,罗从彦成了第二个可以将道学南传的用心之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道南第二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道南第二家”自从离开洛阳后,就“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间谒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开始一心一意跟随杨时的求学生涯,最终成为得到杨时“不传之秘”的得意门生。(区方志委)

来源:方志委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延平人文历史:罗从彦鬻田求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