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明代诏狱是怎么管理犯人的为何提前退休(明代诏狱究竟有多可怕)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明代诏狱是怎么管理犯人的,为何提起就令官员色变?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明代诏狱是怎么管理犯人的,为何提前退休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明代诏狱是怎么管理犯人的,为何提前退休(明代诏狱究竟有多可怕)

诏狱其实在汉代就有了,“(文帝)四年(公元前176)秋九月,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此后,历代都设有诏狱,这也是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所做出的举措。

但让我们最熟知的还当属明代锦衣卫管理的诏狱。

明代诏狱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明太祖朱元璋了,因为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大批官员被牵连此案中,因而明太祖对朝中官员的忠诚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加之其出身低微身份与官员的对立,为加强对朝中官员的监督,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锦衣卫,锦衣卫主要负责侦缉和监督官员。

而朱元璋非常重视案件的审理,为了防止官员蒙蔽,赋予锦衣卫单独审理案件的权利,并且设立了犯人关押场所,明代诏狱就此而来。

诏狱便与刑部狱、大理寺狱、都察院狱同时成为明代的中央监狱。

诏狱的日常管理是由锦衣卫下设的镇抚司负责。

经明太祖废除后,明成祖朱棣重设诏狱,因为其在原镇抚司北边,所以叫北镇抚司。原有的镇抚司只负责锦衣卫内部的刑名和工匠的管理。而一直到明灭,都由北镇抚司管理诏狱。

诏狱的犯人

明初,诏狱关押的是牵连到重大案件的官员正统以后,也涉及到普通百姓、宦官,如正统8年,百姓违反禁令,卖铁器给瓦剌,而下诏狱“妖言惑众者”,如山西一柴夫在长安石门又哭又笑,“我处百姓饿者饿死,逃者逃尽,请缚见上,有所陈说。”却被校尉以妖言为名,下诏狱强盗等犯法之人

诏狱内因关押的身份不同,因此,分为官监与民监。

诏狱犯人的管理

诏狱建筑为半地下式结构,为防止犯人之间串供和狱情泄露,牢房墙壁建筑很厚,且相互之间隔音效果非常好。

“其室卑入地,其墙厚数仞,即隔墙壁嗥呼,悄不闻声”

家属送来物品必须经过数道程序,并且严禁夹带,最后送来的东西十有一就很幸运了。

在诏狱附近也不许人靠近,并在附近设置锦衣卫与东厂暗探。这是因为朝廷严厉规定不许擅自入狱、泄露狱情,违反者将被残酷的惩罚,要被断足。

皇帝对狱情的保密重视程度很高,经常下令锦衣卫要严守狱情,警告一旦发现,诛九族。

犯人的饮食、生活用品、药品怎么办?

在诏狱,犯人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阴冷、空间小,犯人多,传染病也会有。

1.饮食

在洪武24年以前,犯人的粮食是由政府给的,后来这一政策废除了,犯人吃饭,要由家属自己负责,但是显然有很大的弊端,有家里的远的就饥寒而死。

在英宗登上皇位后,恢复了提供食物的制度,囚犯一日有一升米。

有趣的是,最高地位还是皇帝,因此,虽然有这项政策在,皇帝却能无视,经常下令不给惹怒自己的官员饭吃。

比如杨爵(嘉靖监察御史)下狱以后,便被禁止饮食。幸运的是,狱友义气,分给他食物,因此而得以活下去。

2.生活用品

除了提供饮食外,还提供生活用品,记载见于:

正统九年(1444)八月戊申,锦衣卫镇抚司奏:“见监麓川叛贼家属莽剌札等男妇七十二名口拟候斩配。今天寒无衣,恐冻死。”上曰:“如数给与袢袄裤鞋。”

3.药品

犯人在诏狱受刑,加上诏狱环境阴寒,经常有身体虚弱的犯人死去,因此,会提供一些药品给他们。

但是,可怕的是,很多时候药品并没有真的给,而且犯人死后,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官员为了不受罚,会上报犯人死于疾病,这就为杀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比如王文言在东林党毁灭后被魏忠贤下狱,被阉党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拷打审讯,让他交代出杨涟等人,但他至死不屈,最后被拷打至死,为了掩盖他真实的死因,上报他是病死的,皇上知道原因,也未追究:

汪文言不以病闻,如何遽死,许显纯好生疏纵,以后监犯务要着实防范,有病亦须医治”

而且诏狱犯人在死后,尸体很多时候并不许家人认领,就裹一草席,扔到墙外:

籍以布缛裹以苇席束以草索,扶至墙外,臭遍街衢,尸虫沾沾堕地”

也有一些官员尽忠职守,降低诏狱的死亡率:

“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卫千戸...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被,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

诏狱淹滞问题严重

也就是进来了有可能十年八年的不审,被长期关押,比如杨士奇是永乐时期被关押的,但一直到洪熙仁宗即位才被放出来,长达十年之久。

为什么这么做呢?尽快审理不好吗?有以下几个因素:

皇帝拖延,封建社会官员杀与不杀很多时候并不是看法律怎么判,而是皇帝愿不愿意让他死。北镇抚司的官员不处理,借口拖延,导致淹滞,如正德时不向太监刘瑾行贿的官员,不被问理案件。

3.对官员的罪名存在争议,久拖未决。

而长期关押的犯人想要被释放,也有一些方式:

大赦天下,皇帝登基、册封太子等大事时会有大赦天下,但其实也不是全部,而是部分犯人。官员上疏请求民众请愿,如:“何继之,字克肖,顺德人。祖璋以乡荐知横州,有惠政后补沔阳州,以事忤刘瑾逮诏狱,州民千余诣阙保留,获免”。宦官假传圣旨释放,在刘瑾、魏忠贤时期,就不断出现假传圣旨释放犯人的事情。朝审,五年一次,目的是为了平反冤假错案。热审,每年天气炎热的时候,会举行一次,这是一项恤刑政策,虽只是皇上一句话,但却惠泽众多人。

总结

在诏狱中,众多残酷的刑罚就不拿出来说了。其实诏狱和锦衣卫的出现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其正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但在实践过程中,制度与实际产生了矛盾,诏狱或者说锦衣卫屡屡被宦官利用,导致宦官专权局面。

而且锦衣卫北镇抚司参与司法,导致三法司的权利被分割,破坏了明代正常的司法秩序,造成明朝大案多冤的局面。

可以说从锦衣卫重新设立、宦官受到重用的开始,明朝灭亡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参考:

张廷玉.明史[M]

黄宗羲.明文海·卷四四九[M]

明太祖实录[M]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明代诏狱是怎么管理犯人的,为何提起就令官员色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