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道德经第一章名字(道德经第一章什么是道)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重新解读《道德经》第一章 道名有无 众妙之门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道德经第一章名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道德经第一章名字(道德经第一章什么是道)

笔者在今年4月份学习《道德经》之时,曾对第一章作过浅解,现对该章重新解读之,敬请各位朋友指正。

第一章 道名有无 众妙之门

帛书经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①。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②。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③。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④。【本章64个字】

词句注释:

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有本体之道与规律之道之分,在本章为本体之道。老子认为万物由道所创造生成,道先天地生,为天下万物之母,因此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它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因其无形无状无象无限、运动不息、变化不止、功用无穷而难以全面认识。

可道,动词,可以言说,在此意为可以探索认识;

非,不是;恒,指永恒。非恒道,指可道之道并非永恒之道。

名,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名即形态,名为道之体用形态,即无名之本体和有名之功用,体用合一之形态即为道之名。老子用“名”来概括道及万物的表现形式或状态,包括有无、动静、虚实、阴阳等等方面。

可名,可以描述表达;非恒名,指可名之名并非道之永恒形态。

②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无和有,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是道的一体两面,两者对立统一,贯穿了老子思想的始终。

无和有,无所不包,变化无穷,现简要列举如下:

无:无形、无名、无限、无欲、无为、始、隐、妙、道…

有:有形、有名、有限、有欲、有为、母、显、徼、德…

无名与有名,是道之名不可分隔的两部分,亦可称为道之一体两面。无名是指“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道之无形本体,有名是指“可以为天下母”而创造生成万物的道之能力功用;

始,指本始;母,指根本。

③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故,因此。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老子要表达的应是:道是如此之玄奥,因此人“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恒,此处之“恒”与“非恒道”、“非恒名”之“恒”不同,为副词,经常之意;

欲,指人的欲望、思想意识;

无欲,是指无欲虚静的状态;有欲,指有欲作为的行动;

其,代词,指道;观,观察、体会、探索、认识;

妙,隐微奥妙;徼,边际端倪。

④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指无名和有名;同出,指同出于一事物,在此指同出于道;

异名同谓,指无名和有名的形态虽有不同,但表达的都是道;

玄,形容隐微深奥、不容易认识理解;

众妙,指一切奥妙;

众妙之门,指探索认识道之一切奥妙的大门。

经文今译:

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它是可以探索认识的,但能够探索认识到的仅是道的一部分,并非永恒之道;名是道之体用形态,它是可以描述表达的,但能够描述表达的仅是道之体用形态的一部分,并非道之永恒体用形态。

无名乃道之本体,是万物起源的本始;有名乃道之功用,是万物生成的根本。

道是如此之玄奥,因此人类经常以无欲虚静的状态来观察体会道的隐微奥妙;经常以有欲作为的行动去探索认识道的边际端倪。

无名和有名同出于道之一体,形态虽有不同但表达的都是道,这两者虽然隐微深奥,但却是探索认识道之一切奥妙的大门。

本章解读:

道是老子五千言的哲学纲领,老子对道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即“可道”,但按老子之意,其所论述仍“非恒道也”,只是勉强用五千言表述出来而已。笔者试从下面几个角度解读本章:

1、道是什么?

在老子哲学思想中,道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老子认为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是本体。作为本体之道,老子认为它是存在的即“恒道”,它先天地而生,为天下万物之母。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认识它即“可道”,然而已探索可知的仅是道的一部分,并不是永恒之道。为何?一是因为人类目前的探索认知能力还很有限,二是因为道无状、无象、无形、无限,运动不息、变化不止、功用无穷,故人类以有限的能力去认识无限之大道,其所得当然是“非恒道”。因此道还有太多未知的部分等待着人类去探索认识。

第二层意思,道是本体之道的行为活动轨迹,是规律。因本体之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故它创造生成万物的行为会留下活动轨迹,人类的探索能够认识到这种活动轨迹,并将其总结为规律。

在《道德经》中,本体之道与规律之道时常交叉出现。在本章,道是指本体之道。

2、名是什么?

既然老子认为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那么该本源就是有生命力的,就会有相应的形态,包括外貌、形状、性情、行为、动作等等,老子将这些形态称为“名”。名即形态、即道之体用形态,老子用“名”这个字来概括道之本体和功用的各种变化形式和状态。

老子将名细分为无名和有名,无名和有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道。无名和有名是道的一体两面,无名即无状无象之形态,乃道之本体,是万物起源的本始;有名即创造生成之能力,乃道之功用,是万物生成的根本。

老子在此明确地指出了道是创造生成万物的本源,是道创造生成了万物。只因道无状无象,人的有限能力仅能描述表达道之名的一部分,而非永恒全部之整体,故可名之名乃道之非恒名。

3、道与名是怎样的关系?

道为名之体,名为道之相。举例来说,假设将道比喻为人的话,那么人的可名之名包括性别、身高、体重、血压、智商、步行速度等等,然这些可名之名乃非恒名,即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形态,因为还应包括诸如喜好、欲望、思想、精神、情绪、能力、行为活动以及诸多未知的方面等等,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且相互作用才是人之恒名,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才能正常发挥其功用。

4、道是什么样子的?

老子发挥天才的想象力,对道的无名之本体及有名之功用进行了精彩的可道、可名:

老子笔下的本体之道,虽然无形无物(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却活灵活现(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让人感觉精气神十足而富有生命力(道之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创造万物的有名之功用在其无名之本体中,体用之动静正是道之有无彰其名。

作为“先天地生”、为“天地之根”、“可以为天下母”的道,限于人类的认识,老子也只能说“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还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

作为创造生成万物之本源的道,它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运动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是可以探索认识的即“可道”的,只因其无状无象以及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故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也正是老子所说此句,指引并激励着人们不断依道探索前行。

5、道能做什么?

道能创造生成万物。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

6、人类如何面对道?

道乃恒道,是其本体与功用合二为一也;

道有恒名,是其无名与有名合二为一也;

道有恒德,是其创生万物而弗有弗宰也;

故道玄、名玄、德亦玄,是谓玄之又玄。

然而老子捅破了天,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故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便更加欲以观道之妙徼,即: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为此老子写了五千余言,介绍了道的各个方面,为人类打开了认识道之奥妙的大门,人类便更加不断地探索道之妙徼,并应用于人与自然的各个方面。

7、综述

道乃恒道,可道非道;名乃恒名,可名非名;

道为名体,名为道相;道隐名显,道内名外;

道分有无,有无即道;无名为始,有名为母;

道生万物,其德乃彰;万物有道,简以演易;

道有妙徼,恒欲观之;观名识道,以道御名;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创造了一个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且富有创造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就是道!人类有了道以后,突破并不再依赖于天,人类依道无为而更加自由。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重新解读《道德经》第一章 道名有无 众妙之门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