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诗经螽斯(诗经里螽斯是什么意思)

导语:《诗经》中的螽斯衍生无数艺术珍品

螽斯,有人说它是蝗虫,有人说它是蝈蝈。因为《诗经》中的一首诗,螽斯成为大众青睐的吉祥纹饰,自宋代以来,以螽斯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至今仍留存有不少艺术珍品。翠玉白菜上的虫子象征多子多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毫无疑问是该馆名气最大、人气最旺的一件藏品,亲眼目睹过这件奇珍的人,无不为其几可乱真的雕刻艺术啧啧称奇。但在很多观众眼中,它只是惟妙惟肖的“白菜”,而忽略了“白菜”叶子上还有两只昆虫,因而对这件宝物的寓意也不甚了了。玉雕界有句行话说:“雕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件翠玉白菜,雕刻一大一小两只昆虫正在啃白菜叶子。这两只昆虫是什么?有何寓意?有人说大的是螽斯,小的是蝗虫,也有人说大的是蝈蝈,小的是蚱蜢。白菜象征清白,两只昆虫象征多子多孙。据了解,这件作品原陈设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内,永和宫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它是瑾妃的嫁妆之一,以表示清白,并祈求以后为光绪皇帝多生几个儿子。很明显,翠玉白菜是一件婚嫁吉祥物。在清代,以白菜与昆虫为题材创作作品是很常见之事,一直是颇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在绘画、玉雕、瓷器中都屡见不鲜。白菜象征清白,容易理解,是用谐音手法,现在还有人把白菜理解成“百财”,可谓“与时俱进”。问题是翠玉白菜上的那两只昆虫,到底是螽斯、蝗虫还是蝈蝈、蚱蜢?古人为什么要用它们象征多子多孙?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却颇为复杂。《诗经》中的螽斯是蝗虫还是蝈蝈?

以昆虫喻多子多孙,源于《诗经·周南·螽斯》,这首诗歌很短,原文如下:“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蜇蜇兮。”诗意是用螽斯的多子,喻人的多子,以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但历代学者这首诗歌的注解分歧颇大,其中的焦点是:螽斯到底是什么昆虫?围绕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螽斯是蝗虫,一种认为是蝈蝈,还有一种比较含糊的,认为螽斯是蝗一类的昆虫,包括纺织娘、蚱蜢、蟋蟀之类的小草虫。直到现在,螽斯为何物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翠玉白菜上的两只昆虫才有了不同的称呼。

虽然对“螽斯”二字的理解各种不同,但学术上的争议并没有妨碍吉祥艺术的发展,受《诗经·周南·螽斯》等诗歌的启发,从宋代开始,艺术家们便把螽斯作为一种吉祥纹饰搬上了艺术的舞台。在宋代的绘画作品中,韩佑的《螽斯绵瓞图》、许迪的《野蔬草虫图》、作者姓名不详的《草虫瓜实图》等都是螽斯画的代表作。《螽斯绵瓞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撷取田间一角的场景,花叶生长茂盛,爪果也已熟透,引来了两只贪吃的螽斯。这幅作品的寓意均来自《诗经》,除螽斯的寓意来自《螽斯》外,瓜实的寓意则来自《诗经·大雅·绵》的首句“绵绵瓜瓞”,《绵》诗用此句起兴,以大瓜(大者曰瓜)小瓜(小者曰瓞)在藤蔓上连绵不断来比喻周族人的繁衍生息和兴旺发达,后来“瓜瓞绵绵”便成为祝颂子孙昌盛的吉祥语,故古人把螽斯和瓜实画在一起,常蕴含祝愿子孙满堂的吉祥寓意。宋画中白菜与草虫常一起出现

《草虫瓜实图》的画面也是螽斯和瓜实的组合,画画是一颗熟透裂开的南瓜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甜熟的香气随风飘散,嗅觉灵敏的螽斯便闻香而来。可见宋人很喜欢画这种题材,且有非常明确的吉祥寓意。

许迪的《野蔬草虫图》构图十分简单,地上画白菜一株,蝗虫一只,加上低空飞翔的粉蝶与蜻蜓,四种动植物分别占据了画面的四个角落,构图貌似简单,但是每一物都画得非常传神。对这幅画的寓意,很少有人介绍过。从画面来看,蜻蜓和白菜,无疑是象征清白,蝴蝶的“蝶”与“耋”谐音,是长寿的象征,加上蝗虫,整幅画的寓意就是清白、长寿和多子多孙。从这幅画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以白菜与草虫为题材的作品并非在清代才有,从宋代开始,这种题材便出现在草虫画中,而在元至明初的草虫画中,也是屡见不鲜。在明清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螽斯就是蝈蝈,所以很多表现多子多孙主题的作品都以蝈蝈的面目出现。近现代画蝈蝈最有名的是齐白石,他画过瓜果蝈蝈、白菜蝈蝈等,构图大胆灵活,兼工带写,新意迭出。尤其是他笔下的蝈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1929年,齐白石画了一幅《甘芳图》,画面上方是一篮子,篮里有瓜,瓜有叶有花,下方是地上两瓜相叠,有蔓有花,最下面是一蝈蝈。这幅画虽题为《甘芳》,似与多子多孙无关,但明显是由宋代的螽斯瓜果题材引申而出,寓意是一样的。明清人爱用蝈蝈纹

以螽斯为题材的作品不仅出现在绘画和玉雕上,明清以后,还广泛出现在铜器、服饰、建筑装饰等上面。明清铜钱有“螽斯衍庆”、“麟趾呈祥”花钱,通常成对使用。“螽斯衍庆”是祝贺人多生子孙,“麟趾呈祥”的寓意源于《诗经·周南·麟之趾》以及孔子出生的传说,古人认为麒麟是“仁兽”,《麟之趾》一诗是一首祝贺人多生有仁德的子孙的诗,而传说孔子出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之吉兆,故后世多将“麟趾”和“螽斯”连文。除铜钱外,铜镜也有“麟趾螽斯”吉语镜,在明清时期流行一时。

瓷器上的螽斯纹,为草虫纹之一。在明以前的瓷器中,很少见到螽斯纹,而且早期的草虫纹,只是作为景物中的点缀,直到清代,蚱蜢、蝈蝈等纹饰才成为流行纹饰,民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在瓷器上画蝈蝈的名家。蝈蝈纹还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服饰上,如清代女子服饰上通常绣有葫芦、蝈蝈、蝴蝶、蜻蜓等纹饰,蝈蝈不仅象征多子多孙,还谐音“哥哥”,有祝贺多生男之意。建筑装饰上使用螽斯的吉祥寓意,多用文字雕刻形式。在很多古建筑的门楼上,都有刻着“螽斯衍庆”的牌匾。在北京紫禁城内,内廷西六宫的街门命名为“螽斯门”,与东六宫的“麟趾门”相对应,意在期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长延。传说末代皇帝溥仪为了骑车方便,将“螽斯门”的门槛锯掉,锯下的门槛两端做出榫头,残留的两段门槛再分别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门上锁之时,便将门槛装回原位,以保门禁森严。而皇宫门以“螽斯”命名,据记载在宋代已经出现,后来成为惯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