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大全(古人讲礼仪)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言之有礼:话说古代风俗礼仪(32)人生最后的告别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代风俗礼仪常识大全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大全(古人讲礼仪)

第三十三篇 人生最后一个环节:丧葬程序

丧葬习俗是民间办理丧事和处理死者遗体的风俗,是人生仪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标示着一个人度过自己的一生,而进入另一世界。中国传统上有“生有所养,死有所归”的观念,通常对死者都非常尊重,所以会把处理死者遗体看成非常隆重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丧葬程序。以下以汉族葬俗为例,作简单介绍:

1.停尸仪式

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沐浴更衣,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病人咽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地上准备好的木板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34;。人刚去世,要用新棉絮或鸡毛放在口鼻上检验是否还有呼吸,叫属纩。确定去世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也就是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珠、玉和米饭之类的东西,意思是不让死者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死者尸体安排就绪后,亲人要拿着死者生前常穿的衣服登上屋顶朝北方挥舞并呼喊死者的名字,谓之招魂。

2.报丧仪式

报丧是人死后的第一个重要仪式,是指由家属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分头告诉亲友和村人。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报丧方式。汉族和满族通常是死者的晚辈家属到家族或亲朋家叩头报丧,但不能进家门。怒族人死后,通过吹竹号向村人报丧,也表示为死者亡魂开路。景颇族成年人死后,家属在家门前敲锣并鸣枪数响,向村民和近亲报丧,人们闻声立即前来帮主家料理丧事。

3.入殓

又叫“入棺”、“落材”等,古称“大殓”,意思是将死者放入棺材。入棺后棺盖要错开放在棺身之上,留有缝隙,这样做的目的希望死者能够生还。待逝者的亲属看上最后一面并做检视后,由阴阳先生择吉时盖棺。

4.吊唁

在大殓之后,要有一段时间停柩待葬,有的地方是三天,有的是七天,这一段时间亲属要来吊唁,吊唁指死者的亲友在接到报丧消息后前来悼念死者并慰问死者家属。在吊唁前,家属要提前布置灵棚,摆上灵位举行丧祭。丧祭的程序很多,其中有许多礼俗,如点长明灯、孝子守灵、孝子谢礼等。

5.出殡

出殡就是把灵柩送到下葬处埋葬,又叫出丧,送葬。在传统的丧葬礼俗中,出殡的程序极为繁琐,大致包括:设灵堂、挖墓坑、封棺、辞灵、摔老盆、起灵、上路、路祭等。出殡前一天要布置灵堂,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所以还要帮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灵堂的正中摆放灵柩,前面设祭桌,摆好牌位、香案、蜡烛、三牲及供品等,两边是纸扎。纸扎有纸人纸马、白鹤童子、摇钱树、金山银山、聚宝盆、牌坊、门楼、宅院等,当夜儿孙要烧纸守灵。出殡的当天,起丧前要报庙,即向土地神或者五道爷告灵,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活五道爷为死者引路。午后起丧,送葬的队伍中,纸扎在最前,后面跟的依次是乐队,灵柩、死者家属。安葬之后,在坟前烧化纸钱、纸扎和花圈。

6.做七。

做七,亦称“斋七”、 “烧七”、 “七七”等,即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供奉祭拜,每隔七日作一次仪式,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至此,丧事活动基本结束。

人生仪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它通过神圣的仪式使仪礼实施者得到深刻的体验。人生仪礼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其社会角色的转换,仪式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蕴藏一定的含义,伴随着仪式的举行,受礼的人和观礼的人都会理解和交流其中的寓意,并达到掌握道德规范的目的。正如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所说的,仪式创造了一个超越日常互动的特殊时空,使传统的维持和创新得以发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言之有礼:话说古代风俗礼仪(32)人生最后的告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