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的儿子(徐乾一简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天下长河》真历史|中举发疯的徐乾学,皇帝为啥喜欢他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徐乾学的儿子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乡。
大清帝国定鼎中原,作为关外来客,他们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戒惧与渴望并存,其中的心理矛盾是局外人难以理解的。
天下才俊云集京师,百里长街盛况空前,江浙会馆的老板,在自家天井摆出一桌赏银,坐等报喜的差役上门。门外一阵嘈杂,高声宣报“徐乾学高中探花郎”。焦急似火的徐乾学,竟然没有反应,愣在原地震惊不已,继而大受刺激如中狂魔,幸好同在客栈的高士奇一巴掌将他打醒。
这就是《天下长河》里,徐乾学的出场。
真实历史的徐乾学,并非中举后疯了那么狼狈。
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藏书家,祖籍江苏昆山。
徐氏兄弟一门三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仅二十五岁的老三徐元文,率先科举夺魁进士及第,成为有清一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康熙九年(1670),身为大哥的徐乾学考中探花。三年后,二哥徐秉义再次高中科举一甲进士第二。
徐乾学与弟徐元文、徐秉义才华不菲,史称“昆山三徐”,民间则称之为“同胞三鼎甲”。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曾在《池北偶谈》中感叹说,“同胞三及第,前明三百年所未有也。”
三徐能够有如此成就,或许与另一个人有密切关系,这位人物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就是著名的清代大儒——顾炎武。
有了这样一位舅舅,三个外甥想要不出人头地,也很难吧。
作为娘舅,顾炎武对他们三个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在学业功课方面也不遗余力地悉心指点,顾炎武对于理学的众多观点和看法,潜移默化的嵌入三个外甥脑海,后来这些治世之说都供奉御前,成为康熙皇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顾氏著作“朝野倾慕之”,间接普惠于天下百姓。
作为舅舅,顾炎武早早发现自己的大外甥“有问题”,认为徐乾学贪功好利,投机钻营,与他“激浊扬清”的为官之道大相违背,当外甥请他到昆山老家隐居养老的时候,他坚决予以拒绝,甚至说出“吾以六十四之舅氏主于其家,见彼蝇营蚁附之流骇人耳目”这样的话。而对三外甥徐元文的品性言行则比较喜欢,认为符合他对于官员的基本标准。
史载徐乾学“登高而呼,衡文者类无不从而附之”,“游其门者无不得科第”,可见其在文人阶层的影响力之巨大。实际上,徐乾学不但自己贪婪,他的子侄辈、门客乃至仆役,也都上行下效,无所不用其极,李光地甚至评价说,徐乾学&34;。总之,徐乾学确如顾炎武所见,除了学问,在从政方面很有些欠缺。
康熙十一年(1672),徐乾学受命作为顺天府的乡试主考官,初涉权柄,就爆发了“副榜未取汉军卷”的案子。清代科举举子均按照省和满、蒙、汉分别编号应试,试卷分成“满洲卷”、“蒙古卷”、“汉军卷”,作为考官,徐乾学做了两件事,一是点了自己的学生纳兰性德为举人,二是从落第卷中拣出另一个学生韩菼,却因为“坐取副榜不及汉军镌级”,而遭到了刑科给事中杨雍建的弹劾,康熙皇帝批复“降一级调用”。
没过两年,康熙十四年(1675),徐乾学捐复原官,很快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回到康熙皇帝身边。
康熙二十三年(1684),徐乾学的儿子徐树屏、侄子徐树声也都在顺天乡试高中。康熙皇帝在审阅试卷时,发现得中的考生大都是江浙人,其中竟然有些文理不通的也被选中,就批示重新勘查考卷,并将原先典考官员撤职查办。这其中必然又有徐乾学的暗中操作,只是康熙皇帝并没有深追。
康熙二十七年(1688),湖广巡抚张汧因巨额贪污被朝廷问罪,审查时曾招供向徐乾学行贿等事,康熙皇帝知道后,并没有什么表示,事情不了了之。又有臣僚弹劾其“应逐出史馆,以示远奸”,徐乾学申请回乡著书,康熙允准,命他罢官回乡专心著述《大清一统志》。
康熙三十年(1691),徐乾学因包庇一案勾连前山东巡抚,被追究责任。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在当年六月,有大臣弹劾徐乾学、徐元文兄弟收受贿赂、劣迹害民一事,还有敲诈监生学员、结交地方大员等违规事项,共计十五款。
此后,陆陆续续涉及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间,徐家不法事二十多起,其中诸多事项,都有不少书证、物证。
徐乾学如此明目张胆,一方面是朝廷风气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依仗自己朝廷背景,家族势力,对这些事情并不放在心上。可是这些弹劾案的发展,并没有像徐乾学那样,很容易解决掉。徐乾学想得很简单,将贪贿的银两退赔也就是了,同时索要当时的往来信札,销毁证据,大事化小。尴尬的是,徐乾学安排的办事人员,居然把退回的银两也吞没了,这直接导致当事人暴怒,不扳倒徐家誓不罢休。
当年七月,闻讯的三弟徐元文“惊悸呕血而死”。事情也终于闹到了御前,康熙皇帝如何处置这个事情呢?
康熙皇帝御批“所参本内各款,从宽免其审明”。徐氏兄弟弹劾案中的各个条款,从宽处理,不需查明。就这样完了。
徐乾学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主子究竟在想什么,于是上疏自请“休致回籍”,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投石问路,康熙皇帝谕旨“严加申饬”,仍然免于降级,原职留任。当年冬天,批准徐乾学回乡,命他编纂《大清一统志》书籍,甚至还赐给他“光焰万丈”匾额。
不久,有大臣二次上疏弹劾,告徐乾学嘱托门生修建生祠、子侄辈结交地方官员等事,而康熙皇帝居然只是惩罚了相关地方官员,对徐乾学并无处置,既没有明查,也没有处罚。
康熙皇帝之所以这样处理徐乾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徐家朝野影响力的顾忌,另一方面也是对他学识文采的眷顾。徐乾学人品有亏,却为人机敏,兼之学问深厚,才能仕途一帆风顺,始终不失圣眷。
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下诏在朝廷推荐文章学问优秀的人才,当时有人提及徐乾学,此时他已经返乡好几年。康熙皇帝批准,命徐乾学进京著书,旨意下达,却得知徐乾学已经去世,并将著录的《大清一统志》进奉,康熙皇帝遂下诏恢复他的官职。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天下长河》真历史|中举发疯的徐乾学,皇帝为啥喜欢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