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马村张氏骨科好不好(张马村在哪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前马和后马,探秘张村马姓的历史渊源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马村张氏骨科好不好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马村张氏骨科好不好(张马村在哪里)

南和区三召乡张村有胡马高史四大姓氏,其中马姓人口并不很多,集中分布在张村胡街西段,约占胡街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就是在这不很多的胡街马姓人口中,又分出了一个前马和后马,一直让人觉得非常奇怪,也引起了很多人猜想。

为什么分前马后马?前马后马是什么时间形成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很久远,一直从马姓长辈的口耳相传中也能知晓个大概,只是马家族谱丢失后这一切往后都没有了记载。

在张村张过道南头路东,原有一处马家祖庙,是张村马家供奉祭祀始祖的地方。最早的马家庙修建于何时不得而知,如今的马家庙也已不复存在。

在距今140多年的清同治年间,张村马家祖庙因年代久远,已残旧破败不堪。此时马家有好事者则提出重修马家祖庙,所需财力人力将由家族中所有男丁承担。

看宗亲挂谱上的张村马家一族,始祖马兴共育有八个儿子,其中有四个儿子后继无人,另四个则个个人丁兴旺,绵延不断。

因兄弟众多,老大和老小岁数相差悬殊,多少年后,形成了张村马姓独特的辈分差距。在现今的马家人员中辈分最大和辈分最小的人员中间相差了11辈,这也是张村几大姓氏中人员最少辈差最大的一个。

张村马姓中有辈分较大的一门,中间辈分的两门,辈分最小的一门,这样延续下来的总共有四门。

在商谈重修马家庙一事时,因当时家庭状况问题,其中有三门意见是比较统一的,他们都与辈分最小的那一门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久谈不妥后,意见统一的三门决定自己筹资修建家庙,把辈分小的一门排除在外。

就这样,老家庙拆了后,辈分小的一门没有参与重建,这门的历代先祖也从马家总挂谱迁了出去。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总谱,记载辈分小的这一门至第五代便戛然而止了,红白事礼尚往来也从那个时候断绝了。

马家庙得以重修后,张村的马家也形成了实质的分道扬镳。因为建家庙的三门都住在家庙的前面,辈分小的那一门都住在家庙的后面,村里人为了说起来方便,通常把住家庙前边的叫做前马,住家庙后面的称作后马。

不得不说的是张村马姓还有一家,族系属于辈分小的这一脉,住处距离马家祖庙最近。从前后马家分开后,礼尚往来在后马家,宗亲记载和祭拜却依然在前马家总谱,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形成这种情况据说是他家从那次宗庙修缮出资到往后历年的祭祀供奉都是一直不间断的原因。

追溯张村马家的历史渊源,马家有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说,我们也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那里迁过来的。但是,我们细看如今马家宗亲的挂谱,就会发现并不是那回事。

本地马姓来源于山西,大概不容置喙。但张村马姓是不是直接从那次浩浩荡荡的大移民中迁过来的,我们先看看那场历时50年的洪武永乐大移民具体年代。

距离现在较近的永乐年间移民迁徙时,明成祖朱棣也将目光锁定在了受战火破坏较小的山西。于是,自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15年间,朱棣又先后共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

张村马姓追溯到始祖马兴估计在220年至250年之间,即公元1771——1801之间。1771年是乾隆36年,1801年是清嘉庆六年。

如果张村马姓是直接从山西移民过来的,按最晚一批(即1417年)移民算,到胡街最早的马姓始祖(即1771年)还有350余年的空窗期。

350年是多长的时间?如果按20年一辈人算,大概要单传17辈。这在当时的生活条件和没有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延续这么长的时间结局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族人早已发扬光大,二是中间断代自然消失。

显然以上这两种情况在张村马姓始祖这里都不适合,再者说自始祖马兴往上也没有记载,所以只能说明始祖马兴就是乾隆年间落户到张村的第一人,说马姓是直接从山西移民到张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张村的马姓始祖又是什么原因在张村落户的呢?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可能,比如逃荒、补门,入赘等都有可能。真实的是,始祖落户张村之后,含辛茹苦、耕云播雨,相继生了八个儿子,才有了如今张村马姓的一大家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前马和后马,探秘张村马姓的历史渊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