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孟子·告子上读后感(《孟子·告子上·第四节》)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读《孟子》之《告子上.第三章》 有感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孟子·告子上读后感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孟子·告子上读后感(《孟子·告子上·第四节》)

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权威代表孟子在周游列国时,经常釆用辩论的方式向各国的君主、贤士以及平民百姓传授"仁政"、"爱民"、"为善"等儒家思想。《告子上.第三章》就是孟子借和自己的学生告子辩论"生之谓性"来启迪人们思考人禽之别。

原文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译文

告子说:"天生的东西就是本性。"

孟子说:"天生的东西就是本性,就像所有的白的东西都叫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白羽毛的白,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像白玉的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狗的本性像牛的本性,牛的本性像人的本性吗?"

文章虽然简短,但读后让人倍感先贤的睿智:

1,孟子有超强的善辩能力,当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孟子就从告子的这一观点出发用归谬法一层一层的进行反驳,最终得出"白羽、白雪、白玉的白是一样的","狗、牛、人的本性也是一样的"等错误性结论,以此启发人们思考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是有仁、义、礼、智、信"等善性的,而动物则没有。

2,孟子善于运用心理学的同理等技术,在与人的交流、辩论中,孟子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被接受,在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后,再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他本人的观点、立场而转移到自己想要的观点、立场上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读《孟子》之《告子上.第三章》 有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