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年龄的法律意义指的是什么(年龄的法律意义)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揭秘“年龄”-你所不知道的法律含义之第二话(民事篇)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年龄的法律意义指的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年龄的法律意义指的是什么(年龄的法律意义)

当当当!小编又回来了,不知道上期所说的年龄所代表的刑事含义是否让大家了解到我们阶段性的的权利和义务,接下来,精彩继续:小编带领大家看看"年龄"的秘密——民事篇。

1、胎儿时期

我国民法对人的概念采取“独立呼吸说”,认为人从母体娩出,独立呼吸才能算是出生,才能算是“人”。因此在法律上,处于这样“负数年龄”的人,不能称作为“人”,法律只认可其为“胎儿”。

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显然,胎儿还不属于民法上的“人”,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过,虽然他(她)还没有出生,但已经在享受保留的权利了。

2、婴儿时期

《婚姻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看来,孩子还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保护着父母的婚姻啦,父亲不能在孩子1岁之前向母亲提出离婚。

根据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所以,小小的婴儿在保护着母亲的身体,维护着母亲的合法权益。

3、少年时期

教育的开始

6岁是一个人开始行使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法定起点时间,同时,从这一年龄开始,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子女负担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其他任何个人或者组织不得雇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人就业。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0岁,开始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受到限制

从民法上来讲,年满10周岁的人,已经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10周岁至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就说明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和他这个年龄阶段的智力状况相适应。

16岁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

1

劳动法

《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单位招收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劳动者,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3

民法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从16周岁开始,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劳动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对于一般的正常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18周岁。

4、成年时期

18岁是人生的转折点,一切都得依靠自己了。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选举法》第3条规定,18周岁的公民已经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非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按照《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18岁,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

法定婚龄

我国婚姻法规定,年满20周岁,女性获得了结婚的权利,到了22周岁,男性拥有了结婚的权利。

未达到法定婚龄者,无论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均不能获得合法的婚姻效力。

5、老年时期

老年人就是指年满60周岁的人。

只有年满60周岁的人才能适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才能享受到老年人专有的相关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3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6、死亡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死亡意味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人的生命一旦终止,继承开始。

各个不同的年龄段代表不同的法律含义,我们只有准确地了解这些含义,才能更好的去遵守法律。

审核:蒋彬

策划:王梦翔

编辑:徐珊、邓雪梅

南昌经检在线:ncjkjc

我们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揭秘“年龄”-你所不知道的法律含义之第二话(民事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