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葬文化起源(丧葬的由来和起源)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从古至今的丧葬文化起源与发展,到底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中国古代丧葬文化起源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中国葬礼又可以叫做白事礼仪,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就算是村落之间,一些讲究和做法也是有所保留的,人类的殡葬有一个发展过程。殡葬方式受民族、地理条件、历史时期、 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的制约。殡葬是某个时期文明程度的反映,是和人们的 物质条件及社会政治情况相适应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类的本能意识。人类初期行为和动物并无本质区别。先民们对待 死者,就像动物对待同类的死亡一样,弃之荒野,听其腐烂或任由食肉动物 吞噬。
人类早期,当活着的人看到死去的人再也无声无息时,会很自然地产生 一种原始的、朦胧的意识,认为是人生不可挽回的转折,应当采用一种适当 的方法进行处置,除因当时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外,还会 因或对死者的亲恋,或对死者的怜惜等等其他不同的情绪,因此对待逝者方式也不同。《孟子•滕文公上》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 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早期的殡葬是简陋的,殡葬意识 还有些模糊不清。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自我意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增长,人们会根据对死者的态度和认识,采取一 些在当时认为是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置。
(2)灵魂观念的影响。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 的习俗。古时人们受落后的社会殡葬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灵魂是永存的,人死 灵魂不死,对于后代既可以降福,也可以施祸,关键是要看对死者的态度和 安葬的方式。古老的中国就是在这种灵魂观念的影响甚至支配下,对殡葬的 认识越来越具体、越全面,许多新奇多样的殡葬形式随之出现。《礼记•檀弓 上》“古也,墓而不坟”。即“凡墓而不坟,不封不树者,谓之葬”。坟,是 指墓上的堆土。直到西周,墓上仍是不做坟堆、不做标记的。后来,人们开 始追求最能表达活人意愿的殡葬形式,如墓室的精良、葬品的丰盛、葬礼的 隆重,并开始流行殉葬奴隶、合葬夫妻,出现了数十代于一地的家族墓地, 产生了祭祖习俗等,给古老的殡葬深深地打上了灵魂观念的印记。
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神学思想、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等意识形态,麻痹、统治、压迫广大人民群众,极力推行封建的葬礼,倡导 “慎终追远,重检厚葬”“破家而葬,债子而偿”“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 必繁,丘陇必巨” “坟丧必择吉地”等,形成了一整套繁杂、铺张的殡葬习俗,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竭力推行土葬 和封建的丧制、丧礼,年长日久就形成一种习惯势力,使土葬、厚葬及与之 相伴的封建活动成为几千年来在我国人民中主要的殡葬习俗。随着社会的进 步,人类的殡葬行为日益变得规范和复杂,同时也逐步走向文明。
(3)宗教信仰的产物。殡葬的起源和发展,也有宗教原因。 古人在对死者的处置中,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为地把对死者的安葬同生 者的福祸联系起来,给死亡和殡葬披上了许多宗教色彩和封建的外衣,至今 仍然表现得相当明显。
中国的殡葬起源是世界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殡葬殡葬文化在世界殡葬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山顶洞人算起,中国的殡葬至今已有1.8万多年 的历史,它渗透着中国古老的殡葬文明和民族殡葬文化之精华,同时也包括了殡 葬历史的殡葬文化糟粕。通过学习研究中国的殡葬历史,可以更好地学习吸收优 良的殡葬殡葬文化,摒弃有违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糟粕,为今后的 殡葬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进一步弘扬民族殡葬的优良传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从古至今的丧葬文化起源与发展,到底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