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如何看待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当今大学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正常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近年来,“90后博导”“95后大学老师”等青年教师开始在各个大学崭露头角。现在大学教师年轻化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
从传统师徒式关系、老板员工式的关系,到年轻导师定义出的新型师生关系——其中既有传统师徒情谊,又有打破代沟的理解与共情。目前关于这样师生融洽相处的示例并不少见,有边界有分寸,更是有师生情谊在其中,频频冲上热搜。
年轻的导师更开放,乐于带学生探索前沿未知领域,在学术之路上能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与传递重复性、一般性知识,以板书和大量笔记为主的课堂不同,在当下大学中,很多课程以小班讨论为模式而开展,授课语态与表达有了很大变化。老师是议题发起者,也是议题管理者,更多起到的是方向引导的作用。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平等交流而非“我说你听”更易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建构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一批年轻学者踏上工作岗位,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生产与获取的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知识生产方式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社会知识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只要连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搜索、获取知识。同时,知识的自我否定和折旧淘汰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这样的变化也反映在当下的教育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而存在,与同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平等。有了网络和大量公开出版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习主动权,但海量知识的归纳整合需要方向与点播,老师作为知识构建的引导者,其作用也更加重要。
其次,年轻老师与学生的成长方式与成长轨迹类似,使他们更能产生共情与互相理解。同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90后甚至95后的导师们与现在的大学生同样成长于国家发展上升期,拥有近似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生活上,年轻导师能和学生玩到一起;在学习上,他们同样面临求学路上必然要经历的困惑与迷茫。年轻导师所具有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直觉能力、同理心,能超越“教书”的行动边界,更多担负起“育人”的使命。
当然,年轻老师也面临着身为“青椒”的各种困扰,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甚至结婚生子、赚钱养家都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一道道坎。他们的职场之路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永不丢失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前行的初心与勇气,为大家所乐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当今大学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正常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