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好读书不求甚解先破后立的议论文)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每年春晨,复习完《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再重读《古文观止》。去年开始,加读《道德经》。
早上,读到《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脸上忽地发热。陶老爷子的“不求甚解”,也许是不拘泥于词句与训诂,“不求甚解”于我,却是没读懂句意与文意。比如读《道德经》,看似洋洋五千言大观,却是由八十一颗“珠子”(章节)串成的。每日晨练,背诵一小节,两个月基本能咀嚼完。可回头想想,当时能成诵,三五天又“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缘何?成诵的是字句,却没吃透文意,更谈不上理解,结果自然如瞎子掰棒子。
“不求甚解”,是病,得治。可矫枉过正,按着一篇文章刀砍斧凿,也是病。这是新患的病症。症状一,读前,备好字典、铅笔、笔记本,只差沐浴沐浴更衣;症状二,陌生字词记拼音,解词意,引用诗词警句查出处,并做延伸阅读;症状三,每段的起承转合,段落大意,都做小结;症状四,全文读完,查查作者的族谱,以及前世今生(创作经历及综合评价)。如此这般,一篇三两千字的文章,非大半小时消化不掉。读罢,书页上黑乎乎一片,还加贴了资料卡。写至此,豁然开朗,这是做编辑留下的后遗症。
高人读书越读越薄,我的书越读越厚。李修文获鲁迅文学奖的《山河袈裟》,加序言三十三篇文章,二十万字,我吭哧啃了二十多天。李修文博览群书,行文旁征博引,嗜好用典,且不流俗,引用多奇崛,查阅起来,颇费功夫。《失败之诗》一文,引用国内外作家诗人的作品二十多处,且国外的诗人大都陌生如天外来客,害得我上查下找,光注释就写满了书眉,还加了两张附页。
众所周知,阅读分粗读与精读。真正的经典,读十百遍也值得,比如《道德经》《心经》以及《古文观止》上的经典篇目。阅读一般期刊文章,读罢全文,回头重温经典句子或片段就好。至于新词陌生字,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作解读。
人各有好。阅读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又因时间和阅读的条件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毕竟,没有医治百病的妙方。
《坛经》第六品有云:“忏者,忏其前愆(罪过、过失)。悔者,悔其后过。”作为阅读,时时检讨自己的过失,反思悔改今后的过错,方能做到“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好读书,不求甚解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