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什么为君主之官(君主是天下大害者思想主张无君的大思想家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黄宗羲为什么说“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什么为君主之官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什么为君主之官(君主是天下大害者思想主张无君的大思想家是)

纵览历史,每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渴望是一家之天下,素以当权利落到自己的手中的时候,就会用尽各种的方式将权利收归自有。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较典型的例子。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也是为了能掌握较集中的权利,所以废掉了宰相,针对这些,黄宗羲就说出了一句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话: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这句话出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里的《原君》。

  黄宗羲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他的一生刚好处在明清换代期间。

  明末清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除了政治上的变化,经济、思想等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黄宗羲参与过东林党和复社,对明朝朝堂有切身体会。他也参与过抗清斗争,对社会各层面也有了直接接触。

  抗清斗争失败后,黄宗羲归隐山林,开始著书立说,《明夷待访录》因此产生。这部著作是他对时代的反思,也是他个人政治和思想学说的总结。

  一、对明末政治的反思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君主独揽全部朝政大权。但是皇帝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一个人处理朝政,于是依附皇权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

  另一方面,皇帝赖以统治的官僚集团势力膨胀,官僚集团处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形成了不同的朋党,导致了党争。

  明末政治较突出的两大问题就是阉党横行和党争不断。

  万历三十年,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重建东林书院,议论朝政得失,引起当权者不满。浙党、齐党、楚党联合起来攻击东林党。党争愈演愈烈。

  明光宗期间,东林党得势,浙党、齐党、楚党皆被贬斥。明熹宗时期,被贬斥的浙党、齐党、楚党依附于魏忠贤,结成阉党,对东林党进行残酷镇压。但阉党得势后,党争并未消停,又出现几社、惊隐社、南社等等。党争无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后来被阉党所害。黄宗羲为了替父报仇,也成了一名党人参与朝政。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黄宗羲积极参与,结果又因为党争遭遇排挤。

  这段经历对于黄宗羲后来的反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对明末经济的反思

  明末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尤其是江浙地区,城市经济开始崛起。随着私人财富的增加,统治阶层剥削也日益加重。新兴阶层与统治阶层的矛盾异常尖锐,比如围绕矿税的斗争。

  传统的农民阶层与统治阶层的矛盾也严重。各地藩王和官僚与民争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而明朝却更加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不堪其苦。

  从万历年间,由于边境问题,军饷不断增加,而且是成倍的增长。这些军饷几乎都压到了农民头上。

  沉重的压迫导致农民起义不断,而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明朝朝廷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的征税,导致更多的农民起义,形成恶性循环,直至较终崩塌。

  黄宗羲对此有过深入反思,提出了的黄宗羲定律,大概意思就是独裁政权总会忍不住的对民众加税。

  三、对明末思想领域的反思

  明末,阳明心学广泛流传,成为民间主流。阳明心学肯定了人对利益和欲望的追求,对程朱理学的克制形成了挑战。

  但在民间普及之后,阳明心学融入了大量佛家思想,心学逐步禅学化。

  阳明心学发展到后期,变成了只谈心性而忽视现实,沦为了一种空谈。

  明亡后,很多人批判阳明心学,认为空谈误国,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黄宗羲对这种批判并不认同,他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原因是“圣学不明”。黄宗羲的圣学是他所主张的经世致用之学,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四、自私自利说

  鉴于对明末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反思,黄宗羲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这套思想的内容如下。

  社会较初,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个自私自利的意思并非是指人性的恶,而是说较初的人可以自给自足,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君主的作用是服务公众,保障人们自利自足。但是自从秦始皇开始,君主的存在侵害了公众的利益,使得人们不能自给自足了。君主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万民的利益,还把万民的利益据为己有,甚至驱使万民为自己谋利。

  因此,黄宗羲提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所说的君主是指专制君主,具体针对的就是自从秦始皇开始,不断加强的专制皇权。他认为明朝灭亡较根本的就是不受限制的皇权。因为皇权不受限制,才有了皇权下的党争,才有了不受控制的加税导致农民起义,才使得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用武之地。

  黄宗羲认为君主的职责是为天下万民兴公利除公害,使天下万民能够“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一旦君主不称职,天下万民就应该联合起来,推翻君主。

  不过黄宗羲对君主制本身是不反对的,他提倡的是一种开明君主制,要求君主需要称职,要天下为公。所以他对上三代的禅让制比较推崇,尧不称职就让舜来当君主,瞬不称职就该让禹来当君主。

  不过在黄宗羲所处的时代,禅让制是不可能恢复的。因此,黄宗羲设计了一套制度,来限制皇权。

  比如他提出要恢复宰相制度,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专权的局面,要加设几个副宰相,皇帝决策时需要宰相和几名副宰相共同议政,不能由一人独断。

  为了防止权力的独断,黄宗羲还提出了新型学校制度,由大儒担任学校的校长,这种学校拥有人事任免权和对皇帝和官吏的教育权。皇帝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宰相和各级官员也要得到学校的认可。学校的士人除了学习文化方面,还需要学习军事知识,解决明朝时期的武将问题。

  为了防止中央集权,黄宗羲还提出类似地方自治的方镇。

  总之,黄宗羲不仅是提出了限制皇权的理论,还设计了一整套治理方略。这套思想在当时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他的思想在当时没有社会基础,很快就沉寂了。直到200多年后,被梁启重新发现,重新进行了诠释,成为全新的革命思想。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黄宗羲为什么说“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