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诗惊蛰大地春又回(春回惊蛰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春回大地,今日惊蛰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诗惊蛰大地春又回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古诗惊蛰大地春又回(春回惊蛰始)

今天,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时,蛰虫开始惊醒,天气逐渐转暖,春光明媚,万物更新,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春天就这样到来了!

1、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惊蛰乃闹春之始,青柳新、桃花嫩,露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即黄鹂)鸣叫,最早感知春阳之气,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布谷鸟)。到秋天,鸠再化为鹰。古人认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意为春气温和。

2、惊蛰·习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寓意与害虫别离。

吃煎饼、炒豆

在山东一带,农民在惊蛰日有在庭院生火炉烙煎饼的习俗,意为烟熏火燎烧死害虫。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爆炒的黄豆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蹦跳的煎熬之声。

“打小人”

惊蛰象征着二月份的开始,在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用香味驱赶蚊虫、老鼠和霉味,久而久之,形成了“打小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祭白虎

祭白虎,就是祭祀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嘴角画一对獠牙。

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就在惊蛰这天祭白虎,以化解是非。

3、惊蛰·养生

多吃梨

惊蛰时节,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气候还比较干燥,容易产生口干舌燥的情况。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还应少吃酸,多吃梨。吃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避免春困

仲春时节,人们常感到“春困”,感觉困乏无力、昏昏欲睡,这是随着季节变化,人体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所以,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建议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睡眠质量,避免“春困”的发生。

增强体制

在春天的暖阳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早起晨练,散步缓行,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不过,最好等到太阳升起雾气消散后再锻炼。

同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用全身心迎接美好的春天的到来吧!

4、惊蛰·谚语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冷,冷半年。

惊蛰地气通。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雷打惊蛰前,二月雨连连。

5、惊蛰·诗词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闻雷 》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春回大地,今日惊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