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孔子提出的爱和墨子提出的爱(墨子的爱与孔子的爱有何不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爱”,认为无爱是最大的问题,为何有诸多分歧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孔子提出的爱和墨子提出的爱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孔子提出的爱和墨子提出的爱(墨子的爱与孔子的爱有何不同)

儒家和墨家都是诸子百家中,曾经非常鼎盛的学派,它们都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自身的主张也多被后来人们传承和利用,他们的学说都非常的丰富,比如说,儒家的仁政,道德,伦理纲常,又比如说,墨家的兼爱、非攻,这些大多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深刻道理的。

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学说内容压缩涵盖来讲的话,其实,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字,那就是“爱”,实际上,无论是墨子、还是孔子,他们认为,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爱,想象一下,在一个家庭当中,妻子和丈夫没有爱能够和谐相处吗?父母与孩子没有爱能够共同发展吗?自然是不能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爱,一个家庭不能够走向正轨,更不可能有后续辉煌,而在一个社会中也是如此,君主与臣子之间不相互友爱,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忽悠,那么,一个社会必然会是动荡不安。

毕竟,如果相互之间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尊重,没有尊重就会引起诸多的争端,因此,墨子和孔子对于根本问题的认知,以及他们对社会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与爱有关的,他们都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

按理来讲,两个人应该是不谋而合,就算有些实际方法不一样也应该是殊途同归,可现实却不是如此,儒家与墨家这两个学派是诸子百家当中争端最多也最激烈的,儒家亚圣孟子就曾经对墨家学说加以痛斥,并说墨子的主张就是率领野兽来吃人,要把人变成畜牲,同时,墨子对于孔子等人的批判也是数不胜数。

也就是说,如果不打倒墨子就没办法宣扬孔子,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孔子存在,墨家的学说也没有推行下去的道理,那么,为什么同样都是主张爱,同样都是希望世界充满爱,两个学说之间的分歧会如此之大呢?为什么他们都容不下对方?并且,认为对方的学说是错误的呢?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儒家和墨家的根本之争到底在什么地方?

其实,两个学派或者孔子与墨子之间的分歧,非常简单,就在于“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希望世界充满爱,都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同,最后也很容易形同陌路。

对于孔子来讲,他所提倡的爱是“仁爱”,什么是“仁爱”呢?“仁爱”指的是一个人要从亲情出发来推广自身的爱,即从爱护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先去爱自己的父母子女,然后,将这种“爱”推广到爱身边的邻居,爱护自己的族人。

之后再将爱护华夏民族的族人,推广到爱护少数民族的人,这是一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的方式,先爱自己人后爱别的人,先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然后,再去爱与自己有生活往来的父老乡亲,最终,再推广到天下所有的人,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主张是有着先后顺序的,哪怕是像父母子女这样处在同一层面的血亲关系,也有先后,比如说,先父母后子女,先国君后国民,如此一来,仁爱就成为了一种差别的爱,是讲究层次划分的,这也就在冥冥之中给人们划分了档次,排了顺序。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这种规划顺序的行为是错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拥有父母子女的,如此一来,自己在爱护父母的时候,自己的子女其实也在爱护自己,每个人也都是拥有父老乡亲的,以一个人为中心去爱护与自己有关的父老乡亲的同时,以他人为中心的爱也会覆盖到自己。

所以,也就是用血亲关系之间的爱,去联系一个家族之间的和谐,然后,以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爱,来连接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样也就能够从个人推广到小集体,从小集体推广到大集体,然后再从大集体演变成整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让世界充满爱绝对不是无稽之谈。这就是孔子主张的爱,是有层次,有顺序,有差别的爱。

而墨子主张的爱则不相同,墨子主张的爱是兼爱,所谓兼爱,就是不分亲疏、贵贱、等级、差别,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要一视同仁的去爱,无论是父母、子女、国君、国民,还是贵族、平民、华夏、夷狄,这些人都要通通的,一样的去爱。

这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也是一种没有差别、没有顺序、没有层次的爱,这就是“兼”这个字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兼字其实就划清楚了墨子与孔子之间的界限,能不能兼爱世界上所有的人,也是找到墨子与孔子之间分歧的关键。

按照墨子的理论,不兼爱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是爱,那就应当是无私的,有条件的爱不算是真正的爱,那么,既然对所有人都不能提条件的去爱,那必然是没有“兼”就没有爱的。

对此,墨子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普通人之间朋友关系的例子,墨子说,兼爱的意思就是要让一个人把爱自己和爱别人当成同等程度的事情,也就是说,主张兼爱会把朋友看成自己,把朋友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照顾朋友的家庭也像照顾自己的家庭一样。

因此,当朋友饿了就会给吃的,冷了就会给他衣服,病了就会给他治疗,朋友去世也会给他埋葬,这就是绝对平等的好处。相反,不主张兼爱的人就会区别对待自己和朋友,所以,朋友饿的时候不会给吃的,朋友冷的时候不会给穿的,朋友病了也不会给他医治,朋友去世更不会给他埋葬。

但众所周知的是,国家经常会有战士要出征,能不能回来没有人知道,人们工作也常常需要出差,去多长时间也不打准,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多的家庭在临行之前需要向别人托付自己的家庭,而对于这样的人来讲,他是希望交付给那些主张兼爱的人呢?还是想要交付给那些主张不坚爱的人呢?

这个问题想必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一样,自然会希望将自己的家庭托付给那些能够像本人一样照顾家庭成员的人,如此,可不就见识到了人们对于兼爱的希望吗?

而我们由此推广下去,在君主与臣子之间也是如此,这就是墨子的第二个例子。他说,有一个国君不关心民众的冷暖死活,不关心百姓的生存环境,也不在乎国家的利益,而另一个则时时刻刻把民众放在心上,急人所急,救人所难,将百姓都一视同仁,看成是与自己对等的人,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那么,作为百姓,他们会选择这两个人中的哪一位作为自己的国君呢?

这个问题也不用争论,相信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所以,兼爱是人们的希望,也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环境,也正因如此,墨子极力地推崇兼爱的主张和学说,再加上墨子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人,他还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他自身推崇兼爱的主张,那么他自己必定会去践行这一主张。

正因如此,墨子拥有了很多的追随者,学说也开始逐渐鼎盛起来。

但是在儒家人的眼中,没有差别的、绝对平等的爱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下,每一个人的身体发肤都是受之父母,那么,此人与自身父母的感情必定最为深厚,又或者,一个人经历了种种艰辛才诞生下孩子,他对自己孩子的感情也是特殊的,在这个时候让他在自己的父母子女与别人的父母子女当中做选择,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己的父母子女,这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

而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关系,也都是建立在血缘之上的亲疏关系,既然如此,想必除去墨子那样的人,几乎不会有人能够做到爱自己和爱别人一个样,事实上,人不仅不能够做到爱护别人的父母子女与爱护自己的父母子女一个样,甚至,人还不能做到爱父母和爱自己一个样,在父母与自己之间尚且有区别,又如何去要求陌生人与自己之间的爱没有区别呢?

所以,这在儒家看来是行不通的。儒家讲究阶级,认为社会如果没有阶层就没有办法发展传承,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完全一样,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不相同,如此就会造就各种各样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能力大的人,也有能力弱的人,既然这样,那就不可能所有人都处在一个平等的阶层。

因为能力的大小,生存环境的好坏,甚至一个人的血脉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围绕在这些人身上的物质因素,就必定不会一样,但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只有自身的主观因素能够影响发展,还有财富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正是因为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相互结合,才造就了社会的关系网络,也才组成了国家的发展体系,所以,无法摆脱物质社会,兼爱就不太可能推广。

而墨子的看法就太过于客观,毕竟,如果将所有的人都放置在同一个标准上,那么,谁来统治这个国家呢?谁来定规则呢?谁来为不同层面的工作做贡献呢?对于这些问题,墨子说要按照自己能力大小来划分。

但问题是,既然爱是不能有差别的,那么,无论能力大还是能力小都要给予同等的爱和权利,可是,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劳作和作为一个贵族手握权力,人们会选择哪一样呢?如果所有人都是贵族,那和所有人都是平民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里,儒家认为墨子的观念是绝对行不通的,一个国家不可能所有人都一个样,其必须有君主,有领导阶层,有亲疏之分,有礼仪和法则的限制。

而说到礼,这也是儒家反对墨家的一个原因,儒家认为,按照墨子的说法,一个人对待其他的所有人都应该是一样,但是,一个有家室的男子能对待所有的女性都同一个标准吗?同样的,一个已经嫁人的女子,能对待所有的男性都是同一种态度吗?

这必然不符合礼的要求,儒家的礼仪要求人们要以礼行事,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而按照墨子的观点,一个男子,他可以给予自己妻子关心,同时,也可以给予其他女性照顾,对于女子也是如此,若不如此,在这个男子或女子心目中,对自身配偶的感情必定超过了对其他人的感情,那么,又有什么兼爱的道理可言呢?

可如果真的像墨子所说的那般,夫妻之间的“礼”,又该置于何地呢?而与夫妻之间的礼一样,君臣之间,民众之间,都是要遵守各自的利益法则的,而按照兼爱的原则,这些礼仪法则基本上都是置若罔闻,所以墨家与儒家之间的观念差距就来自于是否要绝对平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虽然墨家与儒家都是主张爱的学派,也都是以爱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的,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却并不一样,儒家认为要有层次,有顺序地去爱,先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再爱父老乡亲,再爱天下所有的人,如此循序渐进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

墨家则认为,人不应该有亲疏贵贱之分,毕竟大家都是人,又有谁生来就是高贵的呢?所以,所有人的爱都应该一个样,无论是对待君主,还是对待臣民,是对待父母,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拥有同一种标准,如此让社会充满爱。

也基于这样的分歧,两个学派之间的纷争不断,对此,我们很难说,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只不过,爱这个词含义应该很广,应该,不绝对的是有差别或者无差别,或者说可以有差别,也可以无差别。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总归要比爱别人多一些,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常理。

但与此同时,如果所有人的爱都是有差别的,那么,由自己的家庭推及到别人家庭的爱必定也会有多少之分,由自己的国家推进到别人国家的爱,也会有多少之分,那么,就会得出结论,爱自己就一定会比爱别人要多一些。

可这个社会真的如此吗?仿佛并不是,同时儒家也是不认可这种理论的,他们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他们的观点都不是完全正确的,相比之下,儒家的想法更加现实,以自身为中心推己及人的想法更能够进行推广,但是墨家的主张却更加理想,哪怕到了现代,我们不依旧在追逐公平吗?

甚至是在追逐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如果有一天墨子的主张真的实现了,那么,这个社会也就达到了绝对的公平,人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就会变得更好。

因此,两个学派的思想都有各自独到的地方,也都有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地方,同时也都有逻辑少的漏洞,也都有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所以,我们不妨将两个学派的精华之处加以柔和,然后,凝结成属于我们现代人自己的东西,之后再进行传承和发扬,或许会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好,也会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兴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爱”,认为无爱是最大的问题,为何有诸多分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