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解密老子《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却可以成为领袖,有何玄机?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

第二十一问:《道德经》为什么提倡“不敢”?

第二十一问:《道德经》为什么提倡“不敢”?

在我们的观念中,“敢为天下先”一向作为一个褒义词而存在,其中舍我其谁的气概让人折服。但老子却说自己“不敢为天下先”,并且把它珍视为“三宝”之一,原因何在?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原意是指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号令天下,不敢用个人的主观意愿去替代天下人的想法,不敢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而去损害天下人的利益。不过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敢为天下先”,却是指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意义虽已发生改变,但这种行为仍然是道家所忌讳的。

《韩非子》说:“羿拿着拉弦工具带着皮质袖套,拉开弓来牵引扳机射箭时,连关系疏远的越人都敢争着为他举靶。小孩子拉弓射箭时,连慈母都会躲进屋里关起门来。所以说:可以肯定没有危险时,就连越人也不怀疑羿会射到自己;不能肯定没有危险时,就连慈母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孩子。”

一件事,如果谁都不敢去做,那是因为它有未知的风险,我第一个去做了,这就是“敢为天下先”。而如果这件事情,百分百没有风险,我第一个去做了,那就不再是“敢为天下先”,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儿罢了。正如我们都只会说“你敢不敢跳楼”,而不会说“你敢不敢走路”,关键就在一个“敢”字。

对于一件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的事情,无所畏惧而挺身犯险,这就是“敢”。这种连自己的生命都轻视的人,是不折不扣的赌徒和危险分子。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又能指望谁来爱惜他的命呢?遭遇危险也就不足为怪了。“敢”,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

“不敢”,是不赌,是面对未知情况下的小心谨慎,是不轻易以身犯险,因为“不知常,妄。妄作,凶”。“常”是万事万物遵循的基本规律,也可以是具体到某一领域内的基本规律,明白了规律,就不再是“妄作”,而是胸有成竹。

面对一条未知的路,正确的做法当然是看明了再走,而不是傻乎乎地直接上,拿人命去填。轻易地拿经验去换“智慧”,拿行动去得“教训”,有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会大到让人难以承受。

人类的行动力能比得上天地更强大吗?人类个体的实践,能比得上天地万物的运作更丰富、更生动、更全面吗?道行天下而成理,天地至理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不需要你自己去践行就能得到它,所以老子说“不行而知”。

人因为有知,所以能明事理;因为有识,所以能推演分析。把知见和意识的作用全部抛弃,而只凭自己的手脚摸索着去走路,路况未知,前面是不是悬崖也不知道,遇险的几率就非常高了。先驱是让人尊敬的,但稀里糊涂只凭两只脚去蹚的先驱是让人遗憾的。

要是自己一个人这么走路,摔死也就罢了,因为他赌的是自己的命。而如果因为自己的“敢”,就驱使着成千上万人闭上眼睛走夜路,这就是罪过了,因为他赌的是大家的命。所以越是大的领导者,就越是要勇于“不敢”,越是要“知常”而后动,因为他的决策决定的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又说:“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善于用兵的人,他们领军作战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考虑得很弱小:在阵势上好像不成队列一样;在力量上好像没有足够兵力一样;在器械上好像军士都没有兵器一样。就好像被逼上了绝路,所以从来不敢肆无忌惮,而是小心翼翼有所收敛。故而两军相抗,悲哀的一方获胜。所谓悲哀的一方,也就是“好像被逼上了绝路”的一方。兵法上讲“围三阙一”,正是不想把对方逼上绝路,变成哀兵。

因此越是善于用兵的人,反而越是勇于不敢,勇于退让。不会主动去进攻,而总像是在被动防守。因为主动进攻的一方,是为“争”而斗,所以心气浮动,士气最容易衰竭;而被逼防守的一方,则是因“慈”而守,“夫慈,故能勇”,所以心气内敛,士气最容易稳固。

勇猛精进、不知收敛的人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急流勇退,不敢为天下先的人却可以保全自身。这两者,一个有利于自身,一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上天为什么会这么讨厌“勇于敢”者,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我只知道,天道的行事方式是:低调,不与任何事物发生正面交锋,却总是能取得胜利;收敛,不用到处宣扬,却有很多人遵从于它;无为,不用征召,天下万物就自然来归;自然,一切都展示得明明白白,却没有人能够谋算得过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解密老子《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却可以成为领袖,有何玄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