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是什么意思(古代颜色中赤色指的是什么颜色)
导语:中国传统色名-赤色
赤色
赤色代表火与太阳,是原初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在中国传统五色观色彩理论中属正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
被纳入赤色系列的红色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婚嫁、热闹与热情。赤红色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红色渗透到各个层面与领域,是中华文化的浓厚底色。
赤色
“赤”是最早见于甲骨文上、数个含有形容色彩意义的古汉字之一,字形结构从人(或大)、从火,即寓意人在火上被烤得通红的色泽;或另一种解释是“大火”为之赤。在东汉许慎(约五八—一四七)所编写的《说文解字》中说:“赤者,火色也。”又因“赤”字比“红”字出现早,所以在古时“赤”泛指各种不同彩度(chroma,即色彩的鲜艳程度)与明度(value,即色彩明暗度)的红色;例如:赤可指暗红的血色;又“色赤,椒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意味鲜红色的椒就是好椒;赤日是形容橘红色的烈日等。
赤色又是中国传统的“五方正色”审美色彩理论中的五种正色之一,五方指五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先民在俯仰天地,辨析生存空间方向的同时,还认为赤、青、黄、黑、白是孕育色彩缤纷的大自然的五种基本颜色,即正色;而最早具体说明五色与方位关系观念的是《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而“五采备谓之绣”,是最高的审美标准。赤色自从代表了南方行(方位)色,属火性,象征炎热的夏天,以及归入朝代更替中的火德。
人类远在创造文明之前已懂得用火,在中国上古历史传说的年代中,发祥于陕甘间的渭、泾流域的炎帝一族盛行对火与太阳的崇拜;因燧人氏“鑚燧生火”(《管子·轻重篇》)发明了生火的技术而被尊称为炎帝。同时,炎帝又为日神的形象:“炎帝者,太阳也。”(《白虎通义·五行》)因火与太阳均成红色的光泽,故炎帝亦被尊称为赤帝;因而红炎似火的赤色遂成为华夏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之一,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色彩中的单色崇拜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中,同属红色系列的赤色比朱色较淡,《王制孔疏》解释:“色浅曰赤,色深曰朱。”在民间绘画艺术中,赤色颜料是用赭石或朱砂经研磨后获得。历来赤色不如红色般多代表正面、幸福与喜气欢乐的意思,而是背负着不少负面的意义,例如:赤地是形容寸草不生的的土地;赤贫如洗是指身无长物的农民;赤脚即光脚;而赤字则是指财务亏本无盈余。但赤诚是表示衷心或真挚;赤道为环绕地球的最大周径的称谓。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