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赫章县为什么叫赫章(你认识赫章)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发现黔西北|赫章县为何这么多“铜厂”,原来是这样?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赫章县为什么叫赫章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赫章县为什么叫赫章(你认识赫章)

赫章县与金属有关的地名

赫章县有很多与金属有关的地名:可乐乡铜厂村铜厂组、银厂组;兴发乡铜厂村铜厂组;朱明乡白银村铜厂组;铁匠乡:(因此地乡境内有丰富的铁、锌、铅、铜、硫等资源,且贮藏量大、品位高,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中井、共同村,铁矿主要分布在高原、处卓、河山等村),其他就不一一列举。因该县铜、铁、铅、锌等金属蕴藏量丰富,且开采历史悠久,遂产生很多与铜铁金属有关的地名。

铜厂的历史

1957年在可乐区辅处公社罗戈寨出土“赫章罗戈寨铜鼓”(现存省博物馆),此铜鼓通高24.5厘米,面径45.5厘米,足径48.8厘米,胸径47.3厘米,腰径40.3厘米。此鼓与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一面铜鼓相当,为西汉时期之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威宁县志•经业志续》载:德卓陈家厂铜矿采冶。于五代南汉刘阮时开办,迄今已及千年,兴旺最久。”《贵州工业发展史略》也称:“随唐五代的南汉时,刘阮及其后代,已在威宁德卓开办冶铜厂,直至宋元”(德卓即今县境德卓乡)。明、清时期,境内铜矿有进一步发现与采冶,明时,德卓铜厂继续开办。《清一统志》中亦有“大定府威宁州出铜”的记述。《大定府志•经政志》载:“府境内铜厂之可言者,凡三,曰:陈家沟(今赫章县德卓乡.....凡厂皆商民自采, 陈家沟厂每采百斤,官抽课十斤,余铜官悉购之,以供大定钱局之用,每百斤值银八两,成宁知州招夫运至局。”清朝时期,县境内还有罗州、铜厂沟、罗布甲(罗布戛)等地曾开办。至光绪宣统年间,除铜厂沟、陈家沟继续冶炼外,又兴建德卓厂。最盛为铜厂沟,次为德卓陈家沟。陈道明开办的陈家沟厂,每岁约出铜15法,用高炉烧炼,每火用煅炭7000斤,铜矿万斤,合炭逐层,铺置炉中,工人轮换添火,抽箱,风气鼓动,炉火大发,约两昼夜溶化一炉,至铜汁集中时,用锤尖破炉,放铜汁流人模型中,成圆饼状,如车轮,是谓大铜,其质精良。最后者为渣子铜,其质逐逊,每火约出铜800余斤。当时德卓炼铜炉数十,驮背满途,德卓街甚是繁荣,每日杀猪10头,均能一卖而光。同时,铸制铜盆铜锅、铜灯、手罩菊花锅、米线盘火锅等铜制品铸制业相伴产生。之后,县境内铜的采冶逐渐停办。

解放后,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大办铜的采治,开采黑明复、大水沟、妈姑、萬布、牛吃水、水营、德卓、结构、铜厂沟、毛姑娃多等处铜矿, 用洞采和露采方法采出砂岩铜矿赤铜矿斑铜矿,是年开采83707吨,建起金钟铜厂,妈姑铜厂、 葛布铜厂、 德卓铜厂、结构铜厂进行冶炼生产。1958 年,产粗铜2.63吨,冰铜163吨。1959 年,产粗铜21.5吨,还大力进行冶炼技术革新,德卓铜厂用放铜水的办法代替了历史上破炉取铜的生产办法,燃料用原煤代替焦炭,并获成功。不久,采冶停办,至今开采甚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发现黔西北|赫章县为何这么多“铜厂”,原来是这样?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