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鱼是怎么钓上来的(鱼进窝的表现)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钓鱼之“核心难题”:鱼是怎么进窝的?又是怎么被钓到的?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鱼是怎么钓上来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钓鱼的基本步骤,选择合适的钓位,打窝聚鱼,鱼进窝之后被饵料吸引,然后被钓到。这个看似平常,其实很多讲究。比如说打窝,肯定不是随便扔点窝料就了事的。甚至部分钓友在钓鱼时完全不打窝,只是通过搓饵的方式来抽窝,其实效果未必不好。

打窝聚鱼,还是不打窝,其实是两种垂钓思维。首先要看钓场大小,如果大水面不打窝的话好像聚鱼确实困难,不但要打窝而且一般是打重窝。要确保能有聚鱼,鱼进窝之后窝点还有足够的食物,这样鱼才会较长时间留在窝点中,自然更容易被钓到。如果水面小,往往杂鱼非常多,杂鱼的进窝比大鱼会快速很多,所以如果小水面钓鲫鱼,其实完全不必打窝,搓饵抽窝即可,或者使用酒米打窝,小鱼闹窝情况也会得到环节。当窝点中开始有鲫鱼时,杂鱼闹窝情况也会得到缓解。

窝料或者饵料,有味道有颜色,不过鱼类的视力大多不好,觅食主要依靠的还是嗅觉,当距离食物不远时,视觉才可能用得上。而且多数水域水质都不太好,水质浑浊,或者藻类较多,所以视觉在鱼觅食的时候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食物的味道会慢慢扩散,扩散的速度跟食物本身味道的浓郁程度有关,跟水流情况也有关系。不过一定不要认为味道越浓效果越好,效果可能是相反的。其次水流的方向,快慢其实对发窝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刮风天气垂钓,在高温季节时一般是钓下风口位置,除了这里水温凉爽溶氧充足以外,食物味道的扩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下风口位置,水边的水流方向跟风向相同,但是底层水流的方向跟风向相反。所以下风口位置,底部食物的味道会更快的扩散到深水中。鱼循着味道游到下风口位置时,也是一个逆流而上的过程。同样,就算是静水,如果水面较大,水一定是流动的,但具体是怎么流动估计没人知道,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一点,一个窝只能吸引到一定范围的鱼,这个范围跟水的流动肯定有关系。

我们常说颜色也是诱鱼的一个要点,尤其是在钓鲫鱼时,窝料或者饵料都是红白黄橙几种颜色的,在不同水质、光线强度下,鱼发现的难度不同。鱼循着味道过来,还需要视觉定位食物到底在什么地方。经验告诉我们,白色才是最适合各种水体和光线强度的颜色;民间聚鱼其实除了打窝和抽窝,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搭建适合鱼栖息的环境。在钓鳜鱼时比较常见,在有鳜鱼的河段,岸边沉入一定的石头或者砖头,搭建适合鳜鱼栖息的巢穴,一周之后肯定会有鳜鱼。而且连绵不绝,鱼被钓走之后,还会有其他鳜鱼来抢地盘。

所以说聚鱼,跟食物气味有关,跟颜色有关,跟环境也有关系。钓到鱼,跟鱼是否长时间停留在窝点有关系。不过最大的误区是我们以为饵料比窝料更精良,但是鱼可能更喜欢吃窝料。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钓鱼之“核心难题”:鱼是怎么进窝的?又是怎么被钓到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