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拗救的几种方式(拗救诗句)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关于拗救——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关于拗救的几种方式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拗救句很复杂,初学者应尽量避免,老手也得小心谨慎才是——题记
一、格律诗的平仄
字的平仄是这样界定的: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针对平水韵而言,平声属于平音,上、去、入属于仄声。
格律诗(含绝句)为了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对平仄要求很严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规则,但也不是绝对的。在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基础上,才能“一三五不论”,否则就要论。
应明确:①每句诗的第“二、四、六”个字在一句之中平仄要交替;②一联之内平仄要相对;③两联之间(下联的出句与上联的对句)平仄要相粘。否则,就会出现失替、失对、失粘,因此也就出现了拗句。
二、拗句和拗救
为什么会出现拗句?因为作者通过其他倒词和替换方法都无法满足自己的诗意,才不得不改变平仄,也就是说诗谱中原定为平声字改成了仄声字,或仄声字改成了平声字。因而出现拗句,这种拗句是“因形害意”不得已而为之的表现。
既然出现了拗句就得救。这就是所谓的“拗救”。
拗句中分三种情况
1、拗了无须救,即半拗句,可救可不救。如果,标准律句“仄仄平平仄”句型,若第三个字由平变为仄,成为“仄仄仄平仄”句型,则就成为“半拗句”。个人认为不救的原因在于整个句子并未造成失替。如果想救的话,就需要“对句救”,即把对句“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个字由仄变为平,成为“平平平仄平”句型,这样就完成了上句拗对句救。
2、拗了无法救。若多个位置拗、五言诗第二个字拗、七言诗第二、四个字拗、出现“孤平”、“三平尾”等是无法救,一定要提前避免。如果出现大拗救不了时,则千万要注明是古体,也就万事大吉了。
3、拗了就得救
第一类:句内拗救
一种是“仄平”脚。
对于仄平脚的韵脚句,属于“孤平拗救”,目的是不出现孤平。
此拗救是针对①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②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五言与七言是一样的,无非是前面加了两个字而已。
如果“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由平变成了仄,即“仄平仄仄平”,很明显犯了孤平,需要拗救。救的方法就是把第三个字由原仄音变成平音,即成为“仄平平仄平”,这样就不犯孤平了。
如:①、仄平脚韵句仄平平仄平(句内1拗3救)。②、仄平脚韵句+仄仄平平仄平(句内3拗5救)
另二种是“仄仄”脚。
仄仄脚,就是不押韵的白脚句。拗救名称“鲤鱼翻波”。
如:正格“平平平仄仄”中,如果倒数第二个字由仄音变为平音,那么第三个字就应该由平音变成仄音来拗救,变成“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很像翻上去的鱼尾,所以被称为“鲤鱼翻波”。
如:①、仄仄脚出句+平仄平仄(句内3拗5救)。②、仄仄脚出句+仄+平仄平仄(句内5拗6救)。
再一种是特殊的情况。
可以看作鲤鱼翻波的对立面。即正格“仄仄仄平平”,若倒数第二个字由平音变为仄音,能否拗救为“仄仄平仄平”格式?我认为不能。因为救了之后,句子仍然失替,即二四位置上的字都是仄声,这是其一,其二仍然是孤平句。要不将句子拗救成“仄平平仄平”,这样既不失替也不犯孤平。
第二类:对句拗救
所谓的对句拗救就是本句出现拗句,下一句进行拗救或反之。
对句救是针对“仄仄平平仄”(白脚句)句型,如果第四个字用了仄声,则必须把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由仄改为平。我认为拗救前肯定合律(音律)。拗后,两句总平仄字个数相差不大就行。上下句平声字占4个,仄声字占6个,我认为不能大于三比二就合律,大概来说不得平仄比例大于2.5则可。
如:①、出句+平+仄平仄仄(6拗),对句+仄平平平仄平(5拗),属于6拗5救。②、出句+平+仄仄平仄(5拗),对句+仄平平平仄平(5救)。属于5拗 5救。
第三类:双拗对句救
双拗的意思是白脚句拗了,韵脚句也拗了,就要进行对句施救,且同时救了上下两句。
如:①、出句+仄仄仄仄(34拗),对句仄平平仄平(1拗3救),对句之3救同时解决了出句34拗和对句1拗。②、出句+平仄仄仄平仄(5拗),对句+仄仄平平仄平(3拗5救),对句之5救同时解决了出句5拗和对句3拗。
总而言之,不是万不得已就千万别去尝试拗句,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尤其是初学诗作者,应原原本本地照律填写。即便是老手,也应小心谨慎而为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关于拗救——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