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火葬与土葬(北大教授支持土葬恢复土葬有多大可能)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土葬慢慢被火葬取代,北大教授:把人当作垃圾焚烧,建议土葬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北大教授谈火葬与土葬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中国上古神话《女娲造人》说:人类是女娲仿造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制作而成的。或许是受这种神话传说的影响,自古以来,华夏人民就讲求“死者入土为安”。土葬这种殡葬仪式,也就流传了数千年,至少在汉族如此。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慢慢被火葬取代。到了1997年,随着《丧葬管理条例》的制定实施,土葬正式被国家禁止,火葬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原本,社会大众已经基本接受并习惯了火葬制度。然而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却公开表达了对火葬制度的排斥,引发热议。这位教授称,火葬就像是把人当作垃圾一样烧掉,缺乏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尽管这位教授的部分表达略显偏激,但他所表达的观点,并非不能理解。
就像开篇提到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讲求“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人们认为只有把死去的人完整埋葬在土地之下,才能告慰死者在天之灵。
无论是求神拜佛这样的仪式,还是“中元节鬼门大开”等说法。这些都展现出,在中国古代,人们坚信人死后是会去到另一个世界的。所以,那些王公贵族才会兴建如此豪华的墓葬,陪葬各种金玉器具、车马,甚至是活人,以保证死后依然能过上生前的日子。而普通人家,也讲求为死者“留全尸”,安葬于家族墓穴之中,为其烧去纸钱,让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多富足的生活。
与此同时,土葬还彰显了对死亡的敬畏。在古代,葬礼的流程非常的复杂。这一点从朱熹在《朱子家礼》中对丧葬流程的描述就能看出,单单在亡者下葬之前,就有:初终、沐浴、袭、奠、为位、饭含、灵座、魂吊、铭旌、小敛、大殓、成服、朝夕哭奠、上食、吊、奠、赙、闻丧、奔丧等一系列步骤。死者的亲眷还需要居丧守灵以尽孝。在古人看来,这是对死者的尊敬与悼念,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土葬习俗延续了数千年,虽然其存在一些落后封建的部分,但其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融合了非常多传统思想观念。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位北大学者对彻底取缔土葬持反对态度,无可厚非。
不过,土葬之所以会被彻底取缔,自然有它的原因在。
其一,土葬占用了太多土地资源。尽管近现代以来,兴建古墓的习俗已经消失了。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继续实施土葬,必然会占据非常多土地资源。这样对活着的人而言,是资源的浪费。
其二,土葬污染环境。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棺材都会进行防腐措施,比如涂抹一层防腐液。而这些防腐液中含有的汞、砷、甲醛等元素,无疑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死者的肉体会腐烂,这同样会造成土地污染。
其三,根据中国传统礼仪,每逢清明节和死者忌日,子孙后代都会为亡者上坟,蜡烛、烧纸、放鞭炮等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会加重空气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
综合这些原因,土葬被取代是必然的趋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土葬慢慢被火葬取代,北大教授:把人当作垃圾焚烧,建议土葬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