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与三色标记算法的区别(cms三色标记算法)
导语:CMS与三色标记算法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是一款里程碑式的垃圾收集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它之前,GC线程和用户线程是无法同时工作的,即使是Parallel Scavenge,也不过是GC时开启多个线程并行回收而已,GC的整个过程依然要暂停用户线程,即Stop The World。这带来的后果就是Java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就会卡顿一会,降低应用的响应速度,这对于运行在服务端的程序是不能被接收的。
GC时为什么要暂停用户线程?
首先,如果不暂停用户线程,就意味着期间会不断有垃圾产生,永远也清理不干净。
其次,用户线程的运行必然会导致对象的引用关系发生改变,这就会导致两种情况:漏标和错标。
漏标原本不是垃圾,但是GC的过程中,用户线程将其引用关系修改,导致GC Roots不可达,成为了垃圾。这种情况还好一点,无非就是产生了一些浮动垃圾,下次GC再清理就好了。错标原本是垃圾,但是GC的过程中,用户线程将引用重新指向了它,这时如果GC一旦将其回收,将会导致程序运行错误。针对这些问题,CMS是如何解决的呢?它是如何做到GC线程和用户线程并发工作的呢???
CMS收集器
Concurrent Mark Sweep,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款采用「标记清除」算法的垃圾收集器,它运行的示意图大概如下:
大概可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初始标记
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初始标记的过程是需要触发STW的,不过这个过程非常快,而且初试标记的耗时不会因为堆空间的变大而变慢,是可控的,因此可以忽略这个过程导致的短暂停顿。
2、并发标记
并发标记就是将初始标记的对象进行深度遍历,以这些对象为根,遍历整个对象图,这个过程耗时较长,而且标记的时间会随着堆空间的变大而变长。不过好在这个过程是不会触发STW的,用户线程仍然可以工作,程序依然可以响应,只是程序的性能会受到一点影响。因为GC线程会占用一定的CPU和系统资源,对处理器比较敏感。CMS默认开启的GC线程数是:(CPU核心数+3)/4,当CPU核心数超过4个时,GC线程会占用不到25%的CPU资源,如果CPU数不足4个,GC线程对程序的影响就会非常大,导致程序的性能大幅降低。
3、重新标记
由于并发标记时,用户线程仍在运行,这意味着并发标记期间,用户线程有可能改变了对象间的引用关系,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本不能被回收的对象,现在可以被回收了,另一种是原本可以被回收的对象,现在不能被回收了。针对这两种情况,CMS需要暂停用户线程,进行一次重新标记。
4、并发清理
重新标记完成后,就可以并发清理了。这个过程耗时也比较长,且清理的开销会随着堆空间的变大而变大。不过好在这个过程也是不需要STW的,用户线程依然可以正常运行,程序不会卡顿,不过和并发标记一样,清理时GC线程依然要占用一定的CPU和系统资源,会导致程序的性能降低。
CMS的缺点
尽管CMS是一款里程碑式的垃圾收集器,开启了GC线程和用户线程同时工作的先河,但是不管是哪个JDK版本,CMS从来都不是默认的垃圾收集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CMS不太完美,存在一些缺点。
1、对处理器敏感
并发标记、并发清理阶段,虽然CMS不会触发STW,但是标记和清理需要GC线程介入处理,GC线程会占用一定的CPU资源,进而导致程序的性能下降,程序响应速度变慢。CPU核心数多的话还稍微好一点,CPU资源紧张的情况下,GC线程对程序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2、浮动垃圾
并发清理阶段,由于用户线程仍在运行,在此期间用户线程制造的垃圾就被称为“浮动垃圾”,浮动垃圾本次GC无法清理,只能留到下次GC时再清理。
3、并发失败
由于浮动垃圾的存在,因此CMS必须预留一部分空间来装载这些新产生的垃圾。CMS不能像Serial Old收集器那样,等到Old区填满了再来清理。在JDK5时,CMS会在老年代使用了68%的空间时激活,预留了32%的空间来装载浮动垃圾,这是一个比较偏保守的配置。如果实际引用中,老年代增长得不是太快,可以通过-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参数适当调高这个值。到了JDK6,触发的阈值就被提升至92%,只预留了8%的空间来装载浮动垃圾。
如果CMS预留的内存无法容纳浮动垃圾,那么就会导致「并发失败」,这时JVM不得不触发预备方案,启用Serial Old收集器来回收Old区,这时停顿时间就变得更长了。
4、内存碎片
由于CMS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这就意味着清理完成后会在堆中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内存碎片过多会带来很多麻烦,其一就是很难为大对象分配内存。导致的后果就是:堆空间明明还有很多,但就是找不到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为大对象分配内存,而不得不触发一次Full GC,这样GC的停顿时间又会变得更长。
针对这种情况,CMS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通过-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参数设置,当CMS由于内存碎片导致触发了N次Full GC后,下次进入Full GC前先整理内存碎片,不过这个参数在JDK9被弃用了。
三色标记算法
介绍完CMS垃圾收集器后,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CMS的GC线程可以和用户线程一起工作。
JVM判断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可达性分析」算法,关于这个算法,可以查看笔者以前的文章:大白话理解可达性分析算法。
从GC Roots开始遍历,可达的就是存活,不可达的就回收。
CMS将对象标记为三种颜色:
标记的过程大致如下:
刚开始,所有的对象都是白色,没有被访问。将GC Roots直接关联的对象置为灰色。遍历灰色对象的所有引用,灰色对象本身置为黑色,引用置为灰色。重复步骤3,直到没有灰色对象为止。结束时,黑色对象存活,白色对象回收。这个过程正确执行的前提是没有其他线程改变对象间的引用关系,然而,并发标记的过程中,用户线程仍在运行,因此就会产生漏标和错标的情况。
漏标
假设GC已经在遍历对象B了,而此时用户线程执行了A.B=null的操作,切断了A到B的引用。
本来执行了A.B=null之后,B、D、E都可以被回收了,但是由于B已经变为灰色,它仍会被当做存活对象,继续遍历下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本轮GC不会回收B、D、E,留到下次GC时回收,也算是浮动垃圾的一部分。
实际上,这个问题依然可以通过「写屏障」来解决,只要在A写B的时候加入写屏障,记录下B被切断的记录,重新标记时可以再把他们标为白色即可。
错标
假设GC线程已经遍历到B了,此时用户线程执行了以下操作:
B.D=null;//B到D的引用被切断A.xx=D;//A到D的引用被建立
B到D的引用被切断,且A到D的引用被建立。
此时GC线程继续工作,由于B不再引用D了,尽管A又引用了D,但是因为A已经标记为黑色,GC不会再遍历A了,所以D会被标记为白色,最后被当做垃圾回收。
可以看到错标的结果比漏表严重的多,浮动垃圾可以下次GC清理,而把不该回收的对象回收掉,将会造成程序运行错误。
错标只有在满足下面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
只要打破任一条件,就可以解决错标的问题。
原始快照和增量更新
原始快照打破的是第一个条件:当灰色对象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被断开时,就将这条引用关系记录下来。当扫描结束后,再以这些灰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相当于无论引用关系是否删除,都会按照刚开始扫描时那一瞬间的对象图快照来扫描。
增量更新打破的是第二个条件:当黑色指向白色的引用被建立时,就将这个新的引用关系记录下来,等扫描结束后,再以这些记录中的黑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相当于黑色对象一旦建立了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就会变为灰色对象。
写屏障
这个写屏障指的可不是并发编程里的写屏障哦!这里的写屏障指的是属性赋值的前后加入一些处理,类似于AOP。
CMS采用的方案就是:写屏障+增量更新来实现的,打破的是第二个条件。
当黑色指向白色的引用被建立时,通过写屏障来记录引用关系,等扫描结束后,再以引用关系里的黑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即可。
伪代码大致如下:
class A{private D d;public void setD(D d) {writeBarrier(d);// 插入一条写屏障this.d = d;}private void writeBarrier(D d){// 将A -> D的引用关系记录下来,后续重新扫描}}
尾巴
CMS为了让GC线程和用户线程一起工作,回收的算法和过程比以前旧的收集器要复杂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GC标记对象的同时,用户线程还在修改对象的引用关系。因此CMS引入了三色算法,将对象标记为黑、灰、白三种颜色的对象,并通过「写屏障」技术将用户线程修改的引用关系记录下来,以便在「重新标记」阶段可以修正对象的引用。
虽然CMS从来没有被JDK当做默认的垃圾收集器,存在很多的缺点,但是它开启了「GC并发收集」的先河,为后面的收集器提供了思路,光凭这一点,就依然值得记录下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