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三峡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中考语文复习/《三峡》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三峡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峡中两岸,高岩峻壁,斧凿之痕皴①皴然,而黑石滩最号险恶。两山束江骤起,水势不及平,两边高而中洼下,状如茶碾②之槽,舟楫易以倾侧,谓之茶槽齐,万万不可行。余来,水势适平,免所谓茶槽者。又水大涨,渰③没草木,谓之青草齐,则诸滩之上,水宽少浪,可以犯之而行。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然犯难以行,不可回首也。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
【注释】①皴(cūn):物体表面粗糙,有褶皱。②茶碾:在饮茶前先得将饼茶碾碎的器具。③渰(yān):同“淹”。
【参考译文】【乙】(瞿塘)峡的两岸,高高的岩石,峻峭的崖壁,斧凿的痕迹,裂痕斑斑,那黑石滩被称作是最凶险可怕的。两山夹着江岸积聚隆起,水势没有达到平阔,两边高耸而中间低洼,形状像茶碾的凹槽,船容易在此倾翻,(人们)说它是水与茶槽平齐,万万不可通行。我来时,水势正平,避免了所说的茶槽的情况。水又大涨,淹没草木,(人们)说它是水与青草平齐,水蔓延到许多滩岸之上,水面宽而浪很少,可以违反禁令勉强行船。我到这里时,水没有完全淹没草木,只达到了水与草根平齐,(按)规范也不可以渡水,但冒着危险来行船,不可以再回头。
1.以下选项中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
B. 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
C. 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
D. 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
C 【解析】“余”即“我”,作句子主语,“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句式完整,“但”表转折,其前应断开,“名草根齐”为主谓短语,其后应断开,“法亦不可涉”即“(按)规范也不可以渡水”,句意完整。因此正确的断句为“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
2.甲文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突出三峡夏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__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作者所闻所见的瞿塘峡景观,写出了黑石滩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游历山水时的________________。(4分)
水势大,水流急 热爱之情 奇险横生、凶险可怕 恬淡之情(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甲乙两文都写了山,两文所描写的山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同:山势高峻险拔,甲文“隐天蔽日”“不见曦月”侧面表现出山高,乙文则用“高岩峻壁”直接表现出山的高峻。
异:甲文“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体现出山具有连绵不绝,重重叠叠,紧密相接的特点;乙文“斧凿之痕皴皴然”,体现出山陡峭险峻的特点。(答出每处要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4.运用表格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中的疑难字词。
词语
方法示例
加点词意思
水势不及平
字源法:
(1)_____
水势适平
查字典法:(1)①shì 到……去 ②闲适,舒畅 ③恰好,正巧
(2)④dí 同“敌”。匹敌,相当
(2)_____
水未能尽漫草木
迁移法:进尽忠言(《出师表》)
(3)_____
到,达到 恰好,正巧 全,完全(答对1空给1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中考语文复习/《三峡》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