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方法(矿山生态景观修复技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抗旱建植方式——植苗造林植被恢复技术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方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植苗造林植被恢复是在造林季节,将育苗地培育成型的,已经形成根系和茎、干的各种规格的苗木,进行异地栽植,从而实现快速形成木本群落的一种植被重建方式。
(一)材料及形式
(1)植苗造林需选用良种壮苗。
(2)栽植方法有裸根栽植和带土球栽植两种。其中的带土球栽植,根据容器的有无还可以分为带土坨栽植和容器育苗栽植两种。
(3)植苗造林技术常与地形整理和抗旱保水技术相结合使用。
(二)措施功能特点
(1)成型苗木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
(2)造林成活率较高,植被恢复效果稳定。
(3)适用苗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造林树种。
(4)在干旱及水土流失严重的立地条件下尤其适用。
(5)带土球栽植具有不伤害、不裸露苗木根系、成活率高的优点,尤其是容器育苗,能保持原土壤和根系的自然状态,栽植后无缓苗过程,幼林生长快,即使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上也能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设计与施工
(1)在土壤贫瘠的矿山废弃地,苗木栽植尤其是裸根苗木,要适度扩大种植坑,并在坑底施加3-5cm厚的有机肥或基肥,进行局部客土改良。
(2)植苗造林的关键是确保树穴规格能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树穴规格要根据树种根系特点(或土球大小)、士壤情况来决定。平生根系的土坑要适当加大直径,直生根系的土坑要适当加大深度。挖穴时把表土与底土按规定分别放置。树穴上口沿与底边必须保持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卷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成活。
(3)植苗造林的另一个关键是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操作要领,包括三次埋土、两次踩实以及一次将苗木向上提起的过程。
(4)裸根苗木从掘苗到栽植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随起随栽为佳。运输过程中务必保持根部湿润,采用湿草覆盖,可以防止根系风干;此外采用根系打浆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
(5)裸根苗木栽植时,要保持根系完整,骨干根不可太长,要尽量多带侧根、须根。也可对根系进行适度修剪,以促进发育。
(6)土球苗木注意装卸过程中对土球的保护,避免破裂、伤根,影响成活;容器苗木注意对容器剥离,避免导致土球散坨。
(7)较大规格苗木运输到栽植地,应进行适度修剪,以减少蒸腾作用,提高苗木成活率。
(四)养护管理
(1)施工后及时浇水,保证苗木成活的三遍透水必须满足。
(2)矿区废弃地土壤结构呈砾状,人工浇水或是降雨径流会使土壤呈流态沿块石缝隙下渗,导致原种植坑内、根系范围内出现空洞,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回填,避免苗木脱水死亡。
(3)在养护期间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可适当施肥。
(4)在苗木栽植的当年遇连续干旱少雨情况,需人工及时补水;当年入冬,需要浇防冻水,来年春天,需要浇返青水。
(5)注意病虫害的及时防治。
(五)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土质、土石结合质地的矿山废弃地。
(2)适用于平地以及坡度不陡于1:4的稳定坡面或坡面平台。
(3)裸根栽植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落叶树造林,土坨栽植主要用于较大规格的针叶树造林,容器育苗广泛用于针叶树的大面积造林,尤其适用于矿区植被恢复。
(4)植苗植被恢复技术适用于全国各地,但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加强人工水分补充。
(六)工程应用
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中,植苗植被恢复需要与客土改良、抗旱造林技术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强绿化效果、提高效果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一般与播种植被恢复技术结合使用。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推荐使用容器苗造林:
(1)容器苗根系在起苗、运输和栽植时能够避免风吹日晒和机械损伤。而且由于根系带有原来的土壤,减少了缓苗过程。其造林成活率要比常规造林方法高。
(2)容器苗因容器内营养丰富的土壤,具备了优于裸根苗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并为幼林生长和提早郁闭成林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容器苗适应春、夏、秋三季造林,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
(4)容器苗造林的成本虽然与常规植苗造林相比较高,但其成活率高、郁闭早、成林快、成效显著,避免了常规造林反复性造林的缺陷,综合效益较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抗旱建植方式——植苗造林植被恢复技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