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是古今异义词吗(行李的古今异义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行李是包裹吗?——古今异义(3)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行李是古今异义词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左传》中记载了烛之武智退秦晋之围的史实,烛之武面见秦伯游说时,其中一个缘由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怎么能“往来”呢?原来这里的“行李”并非我们现代所指的出门时所携带的包裹,而是指“外交使者”,这就是古今异义中的有一种情况: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头悬梁锥刺股”,拿锥子刺的不是屁股,而是大腿,这个“股”就是大腿的意思。
词义转移,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概念转移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个句子中的“丈夫”,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女子的配偶”,而是指成年男子。
屈原《九歌》中“浴兰汤兮沐芳”的“汤”和《孟子》中《冬日则饮汤》的“汤”,都是“热水”的意思,而不是现在菜汤、米汤的意思,作热水讲的“汤”,在“赴汤蹈火”这样的成语中还有保留。成语本来就是古汉语的流传。
《童区寄传》中,区寄是被人劫持了,可柳宗元却写到“贼二人得我”,这个“贼”是“强盗”的意思,而非“小偷、偷窃”的意思,古代要表达“小偷、偷窃”的意思用“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 感情色彩转移
有些词儿,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词义的范围的差别,而且在感情色彩方面有显著差异。“先帝不以臣卑鄙”,这个“卑鄙”是中性的“地位低,见识短浅”的意思,而不是现在贬义的“品德低下”的意思。《汉书》的“李广传”中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这个“爪牙”是褒义的“得力助手”的意思,而不是现代贬义的“坏人的帮凶”的意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是褒义的“杰出、英俊”,而不是现在贬义的“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的意思。“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这个句子中的“谣言”是中性的“民间歌谣谚语”的意思,现代汉语是指流传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是贬义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行李是包裹吗?——古今异义(3)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