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黄酒的发展历程简述(秦汉时期黄酒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秦汉时期黄酒的发展历程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秦汉时期黄酒的发展历程简述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黄酒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发酵酒。黄酒的起源来自于谷物酿酒,采用的是复式发酵法。这是中国酿酒物质起源的根本所在。
中国黄酒从早期米酒到成熟黄酒的发展一走就是上千年。唐代之前的谷物发酵酒,还不能称之为黄酒,因为那时的谷物酒还处于低级阶段,远没有达到现代黄酒的高度。
唐宋以后,随着酿酒业的进步,黄酒开始出现,而且产量逐渐增加,最终在元朝时,中国发酵酒的酿造基本摆脱了浊酒的困扰,进入了黄酒的阶段。酒呈黄色或红色,或赤黄色、棕黄色,这是因为在酿造、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了这样的颜色。
01
先秦时代的米酒
先秦时代的中国黄酒,我们可以统称为米酒,它最早的名称多种多样,有“旨酒”、“甘酒”之说,起码夏朝时代已经有这样的称呼。《孟子·离娄下》谓“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夏书·五子之歌》言太康“甘酒嗜音,峻宇雕墙”。可见,“甘”和“旨”都是对早期米酒的美言称谓。
而“浊”字,是中国酿酒界对早期米酒的术语定义。这是从米酒的酒液形态方面所下的定义。上古酿酒已使用曲糵,一般将谷物原料放入容器内进行发酵,发酵成熟的酒醅必须经过压榨过滤等程序才能提取出清莹的酒液,最原始的发酵酒以及未过滤的发酵酒均称“浊酒”;同时,人们还将用曲量少、发酵期短、简易速成的谷物酒也称之为“浊酒”,因为这类谷物酒本身就非常浑浊。直到宋元时代中国黄酒趋于成熟,人们才不再使用“浊”字来形容发酵酒。可以说,“浊酒”一词是中国早期米酒的代名词,使用了几千年。
大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我国历史进入商朝时期。商朝的农业经济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谷物品种及种植量都在增加,其中“黍”的产量明显增大。“黍”为大黄米,是酿酒所用的优质原料。对于酿酒者而言,黍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用黍酿酒,不仅出酒率高,而且酒味优良。
大约公元前1046年左右,周武王灭掉了殷商王朝,开始了周纪元。周王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土地和粮食成为周人生存的命脉。由于农业生产能够为周王朝提供相对充足的粮食,因而建立在谷物剩余基础上的酿酒业便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只有在农业获得丰收,粮食满仓之际,人们才开始用谷物酿酒,并将酿好的酒使用于各种生活场合。上古时期以谷物为基点而形成的酿酒模式,在周朝时代被夯打得格外坚实。
周朝酿造的米酒,能够依据酒体形态、酒液颜色、酝酿时间、酒事用途而划分出若多种酒。《礼记·内则》在阐述酒品酒类时有这样一段话:“酒:清,白”。意思是当时的酒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酒,一类是“白”酒。“清酒”是酿造时间长,液感清澈的酒;“白酒”是指浑浊的酒,即古人通称的浊酒,与“清酒”相比,其酒滓(zǐ)更高。“清酒”的出现,说明中国早期的米酒出现了大幅度进步。
周人还使用了其它一些酒类名称来细言酒品,比如“酎”(zhòu)和“醽”(líng)就常见于先秦典籍。“酎”一般指重酿酒,重酿的意思是在已处于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中再加入成品酒,借以增强酒的发酵力,促使酒质优化,其中“酎”和“醽”都指米酒。
02
汉代的米酒
先秦酿酒,使用了曲和糵(niè)两种酒母,曲酿酒而糵酿醴(lǐ)。到西汉时,这两种方法仍然并用,但用曲酿酒的数量逐年增多,而用糵酿醴的数量一再减少,只有酒量很低的人才去喝使用糵酿制的醴。醴属于最低酒度的一类酒,西汉时代仍在酿造。从汉代开始,“醴”逐渐淡出酒界。
汉代酿酒者把主要精力用在制曲方面,想尽办法提高酒曲的发酵能力,以求酿出度数较高的酒品。当时采用的制曲方法是将谷物煮至半熟状态,取出置于荫凉处,让它发霉成曲。制成的曲同时含有糖化所需的淀粉霉和酒化所需的酵母菌,能够促使酿酒原料交替完成糖化与酒化过程。汉人制曲,多用麦做为原料,并由此培育出多种多样的麦曲。
由于酒曲制造的技术要求较高,并非每位酿酒者都能掌握,因而汉代酒业中出现了制曲专业人员,他们把酒曲当作商品出售,售给其他酿酒者。
汉代的米酒已有若多名称,或按原料命名,或按酿造时间命名,或按配料香料命名。
按原料命名者有稻酒、黍(shǔ)酒、秫(shú)酒、米酒等等。稻酒是指用水稻作物酿制的酒,黍酒是用黍米(即“大黄米”)酿制的酒,秫酒指用黏米酿造的酒。秫者,黏米也,可指秫稻,亦可指秫粟。凡用黏米酿制的酒,汉人统称为“秫酒”。一般说来,黏米的出酒率高于普通谷物,因而从汉代始,我国酿酒业逐渐侧重于用黏米酿酒,“秫”于是成了酿酒谷物的常用词。
按酿造时间命名的酒有春酒、冬酒。汉人酿酒多在冬、春两季,故以季节命名于酒。尽管汉代按照不同的方式或从多向视点来命名谷物酒,但大体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根据酿酒形态把谷物酒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浊酒,一类是清酒。
浊酒通称“白酒”。浊酒又叫醪、浊醪、白酒、白醪。汉人常把醴归于醪类,故统称其为醴醪。凡是酿造时间较短、用曲量较少、成酒浑浊的酒均称为浊醪。浊酒的特点是酒液稠浊而酒精度偏低,这种酒成熟快而保存期短,一般不经过过滤工序。从外观上看,浊酒表面往往会飘上一层米滓,状如浮蚁,所以人们又用“浮蚁”一词来形容浊酒。
清酒又叫醳(yì)酒,凡酿造时间较长、酒度较高而且酒液较清的酒都叫清酒。汉代酒类名称中的美誉词大多与清酒有关。
清酒与浊酒是中国早期米酒酿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最终被高酒质的黄酒所取代。到明清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清酒与浊酒的区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秦汉时期黄酒的发展历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