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资治通鉴人才(资治通鉴真的有用吗)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资治通鉴:专业人才提拔难的通病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资治通鉴 人才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资治通鉴 人才(资治通鉴真的有用吗)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

【原文】

胶东刚侯贾复薨。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译文】

胶东刚侯贾复去世。贾复从军征战,从未打过败仗,曾多次同将领们冲破敌围解救急难,身受创伤达十二处。光武帝由于贾复敢于冲锋陷阵,勇猛过度,很少命他出征远行,但赞赏贾复的忠勇,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少有独当一面的功勋。每当将领们议论战功,贾复从不开口。光武帝便说:“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解析】

看到上面这段材料,感叹贾复。

倒不是说他不行,而是为贾复遗憾。

从军事水平,功勋战功来说,贾复此人极其厉害。

但就如材料中说的那样,贾复并没有成为方面军的负责人,而是一直在别人手底下做冲锋陷阵的勇将。

这种感觉就像,你专业厉害、业务牛逼,但你混来混去就是万年老二,死活都扶不了正。

我就问你可窝火?

难道你天生万年老二就活该被人使唤?

当然,贾复有没有窝火我们不知道,但从其经历来看,就如上面说的,有点遗憾。

但讲实话,贾复的这个遗憾,也不冤,也怪他自己。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

原因其实就在这一段。

因为太勇猛,打仗的敢拼敢冲,刘秀没有放他远征,而是放在自己身边。

这其中的意思有这么几层。

其一,作为将领勇猛是必须的,但不是必要的,打仗的时候将领脑袋一热就冲,胜了还好,要是输了呢?要是在战场上直接被击杀了呢?大军群龙无首必定溃败。贾复如此,看上去是勇猛,不过是个人勇猛,对于全军而言就是灾难和风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领导的太莽、太蛮,说好听叫有魄力、雷厉风行,说难听就是不慎重冲动。

其二,贾复数次解救危机,算得上极好的救火队长,有他在,地方不顺,派出去能够极好地解决问题。

其三,贾复没有方面之功主要是因为刘秀让他在身边,这个就有点像赵子龙之于刘备一样。

注意,在描述贾复时用到”未尝丧败“,即贾复出手必定有我。

把贾复留在刘秀身边就相当于是绝密武器,关键时刻用起来绝对不掉链子,算是兜底作用。

如此,好用、有用、有保证的贾复,刘秀不放出去是情理之中的。

要是换我手底下有这样的人,我同样也放在身边,用在关键的地方,如果放出去,那又能有谁来替代呢?

【闲扯】

是啊,如此人才对于自己是有大用,自然是握在手中,本质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用。

但对于这个人才本身,却并不是太好的事情。

因为其专业太过突出,在某个方面具有极强的解决能力,必然会持续不断地让其做这个事情。

相应的其他事情不接触、少接触,自然无法形成全面的能力,等需要的时候就晚了。

这也就是用人权术中的,用其长。

通过只用某人的长处,不给其他锻炼机会,让其只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专才,无法形成管理、统筹的能力,进而限制其发展空间。

看上面的话,好像觉得如此对领导御下是不错的把,避免有人能够对自己形成威胁,非也。

从领导用人的角度来说,尽可能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更要做到有人可用。

所谓,有人可用说白了就是某个位置没人、缺人、撂挑子了,能够立即有人顶上去,而且还大差不差能发挥作用。

这其中的内核就是去除对个别人才的依赖度,避免造成离了谁就转不了的情况。

这点在大公司特别明显,虽然短期有波动,但长期来看,并不会造成哪个员工走了,这个业务就崩了甚至公司崩了的局面。

而小公司这个情况比较明显。

所以,从刘秀的角度来看,像贾复要用,放在身边用没有大问题,但也不能过于依赖贾复,需要在贾复之外培养其他的备选。

对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轮岗、轮替,所有人各个岗位都干了一遍,效率能提高,沟通也顺畅,彼此都会对方的业务,将来谁走了立马就能调补过来。

当然,今天最主要的还是从贾复的角度来说,做为专业性人才,不能老是沉在专业中做。

如果想要个人发展,就势必要在专业的宽度上投入,比如学学管理、搞搞人际关系之类的下点功夫。

甚至来说,需要培养一些在常规性专业工作中能够替你分摊的人,避免将来出现要提拔你,结果领导发现提拔你,事情没人干,于是暂缓提拔的尴尬局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资治通鉴:专业人才提拔难的通病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