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旁观者效应(如何减少旁观者效应的发生)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你我该如何摆脱“旁观者效应”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如何应对旁观者效应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你好,我是琛。
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当你独自一人遇到一个需要帮组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个求助者身上。如果不给予帮助,你就会产生愧疚、罪恶感,所以就很容易去帮助他人。但如果在有很多人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他人身上,而非是关注求助者,尤其是看到那些比自己更有能力,比自己更强壮的人也在一旁时,你的内心就开始思虑其他的:&34;,&34;,&34;......当你这样思考时,别人也是这么思考的。
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的现象。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发现当有其他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就不断地进行实验,在60多次试验中,经过比较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研究还发现,在场的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多只会心里产生小小的不安,但是伸出援助之手却可能会出洋相,甚至被反讹一把,可能每个旁观者内心都打着类似的算盘。
有很多种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旁观者在他人在场时不会提供帮助,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解释:
1.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当有他人在场时相对于无人在场,会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地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当在场的他们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行为的抑制作用。
2.从众心理
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而行事的倾向,这种表现在紧急情况下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当无他人在场时,人们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行为,但是在有旁观者在场时,就会采用&34;状态。
3.多数人忽略
他人的在场和出现会影响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识、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这时人们会缺乏对信息的收集,会尝试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从而模糊了自己的认识。
4.责任扩散
在紧急情况下,当他人在场时个体不施以帮助的话社会代价会减少。因见死不救而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责任感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自己的责任会相对减少。
如果有天,你不幸成为了受害者,请一定记得,旁观者没有采取行动也许并不是因为世态炎凉,而是他们不知道情况是否紧急,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责任去采取行动,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你。
这时,你首先应大声呼救引起人们的注意,接着在人群中指的某一个特定的人,直接向他寻求帮助。例如:这个穿白色衬衫的哥哥,你可以扶我一下吗?谢谢啦。
这样的话,你就将他的身份从一个匿名的旁观者,转变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施救者,同时也能让其他旁观者明白你需要帮助。
希望有天你在街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能抛开他人的目光,义不容辞地慷慨解囊。也希望有一天,你不小心身陷困境时,会得到与众不同的那只援助之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你我该如何摆脱“旁观者效应”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