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介宾短语后置是什么意思(介宾短语后置句是什么句式)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介宾短语后置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介宾短语后置是什么意思(介宾短语后置句是什么句式)

古汉语的倒装句中,类似于“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这种用“以”和“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常常放在谓语后面,它与谓语存在修饰、限制关系,在句中作状语,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这个部分提到谓语之前。

请看下面的例句:

(1)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吕氏春秋·察传》)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庄子·北冥有鱼》)

(3)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鸩,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苇苕 (《劝学》)

(5)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史记·项羽本记》)

以上五个例子中着重号标志的介宾短语虽然都在宾语之后,却起着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谓语的作用,是典型的状语后置。④⑤两句省略了介词“以”和“于”,补充完整,结构更加完整清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是这样的语序:

(1)齐桓公于鲍叔闻管子

(2)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3)往矣!吾将于涂中曳尾

(4)以发编之,(以)苇苕系之

(5)吾闻秦军(于)钜鹿围赵王

文言文中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7)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6)句中的两个“于蓝”,(7)句的“于孙将军”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8)具告以事(《鸿门宴》)

(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8)句“以事”,(9)句“以严刑”“以威怒”,翻译时都应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10)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0)句中的“乎舟中”和(11)句中的“乎吾前”“乎吾”也都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其放在动词“枕”“生”或形容词“先”的前面作状语。

从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介宾短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十分普遍。阅读古代作品时,可以根据介宾短语后置的语法特征,有意识地运用介宾短语后置的规律,把它们的语序调整到谓语之前来理解,这样很容易弄清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也会更加准确。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抓特征,调语序——介宾短语后置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