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莘口镇赶集日期(三明莘口墟天是什么时间)
导语:市井·食事——记中秋三明莘口赶圩记轶事
很多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了。今年回了家乡,难得的双节休息日,与家人一起重温了赶圩趣事。
虽然写着轶事,但还是其实8、9都是和“吃”有关的——从头到尾,整个集市上,会驻足停留的都是美食的摊位。
提及三明莘口,要数熏鸭(翅)最为出名,还有粿、豆豉仔……其他的就比较常规了。罗桂英、玉泉、招英、罗大胡子……这几个牌子是耳熟能详。
熏鸭算小众美食,因为熏制品很多人是不爱的,因为觉得并不算十分健康。但我们三明人对它的爱还是满满的。
熏鸭好吃的原因,在于它的制作方法——炒香大米熏制作食材,使得这个小吃赋有了浓郁的香味,鸭肉经过熏烤,不柴不干、不肥不腻,好吃到停不下来,吃完了还想再吮吸一下手指,回味无穷。
这次赶圩,除了品尝熏鸭的乐趣,还有其他很多美食可以品尝的呢。
这家是集市上的老字号了,红糖做的耳朵饼呼声很高,有去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他们家的光饼口感就一般,有料但不够干脆。光饼的话,还是建瓯的赞哦~
磨浆粿、豆豉仔其实也是做攻略的时候才知道的。这对朴实的夫妻,边为我打包,边笑着说:小姑娘,再来迟就没有咯,下次想吃要赶早哦。嗯!我是个幸运的孩子。
磨浆粿是三明传统美食之一,像这样的手工美食,现在的人们因嫌麻烦越发不爱做了,所以有机会到三明,还是要品尝一下的。
磨浆粿的特色是早糙米经磨浆,米浆做好之后,混合于锅内边搅边煮,之后再倒入盆内冷却结冻,再揉成皮,包上各章馅料,上笼蒸熟即可享用。
至于豆豉仔,和平时听到的豆豉一点关系都没有哦,连“亲戚”都算不上。它其实就是一种有特色的霉黄豆。说的简单点,它是黄豆霉制出来的,然后会加入生姜、白酒等其他一些佐料腌制去味,最后上桌配饭。
莘口圩上常有人摆出一两桶卖,在三明市区的几个大菜市场,偶尔也会有人贩售。我是没有勇气尝试的,不过自有爱吃的人们买回家中享用。
路过米粿摊的时候,也停下来买了1个品尝。米粿是三明本地人擅长制作的美食之一,它还有一个高级“形态”——艾粿,制作方式相似,区别就是融入了艾草汁,吃起来更有一种吃草的感觉。
好吃的米粿,重点不在馅料,而是千锤百炼的米团子,Q弹有嚼劲的才是好米粿。米粿摊的斜对面,还有好吃炸芋粿。它也是我们家里早餐的“常客”。
不过这家炸得有些敷衍,没有完整焦脆的表皮,而且粿肉也做的太厚实(再切去一半的厚度才好),无法感受到焦脆表皮裹挟香醇芋肉的好口味。
除了这几样能代表莘口特色的美食,集市上的一些农产品也是很吸引我。
超级大的老橘子,还有我爱的黄椒,临走时还买了一罐黄椒酱——拌面,好吃!
镇上还有许多居民在路边贩卖自己采集或制作的产品。
黄橙橙的柠檬,自家腌制的梅菜,是“煮妇”们青睐的好食材。
笋,也是我们三明值得称道的农产品之一。每年3-4月,鲜甜爽脆的春笋大量上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能看见它。还有许多家庭会把嫩小的笋存起来腌制,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它了。
老大爷卖的树根,也是秋季炖汤的热门食材。我对树根一直有很多疑问,晒干之后干瘪扭曲,但炖出来的汤却是清甜的。而且从来没有人能准确的告诉我,它到底是什么树的根……
硕大的薯子,新鲜的生姜,都引起了我的好奇。原谅我,平时不下厨,不下市场,看见它们实在不免观赏一番。
这些叫不出名字的农产品,真的让我这个农大毕业的孩子汗颜。
这位老板,卖力的叫喊:10元6个红心火龙果,为自己招揽了不少生意。
走到市集尾端,忽然传来的熟悉的鸭屎味,寻味找去,看见了这群小黄鸭,十分激动。
小时候家里就曾靠养殖鸡鸭换取生活费。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吃完花蛤,要把壳的上肉拔下来喂小鸭子,据说这样它们可以长得更肥美,卖到更好的价钱,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在镇上,还是看见了一些传统农耕的影子,也就是个别家庭的小耕小种。
忙碌的赶圩日,家具店的老板倒是格外悠闲。一边与老友下着棋,一边招待前来询问的客人。
晃悠悠地逛完了集市,拖着圆鼓鼓的肚皮,满足的回家了。
今年中秋,没有月饼,没有博饼,与家人在圩上度过了一个圆满的节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