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表现(老人溺爱孩子的危害怎么纠正)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老人对孩子百般溺爱,真相并非“隔辈亲”,被需要感让人心疼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表现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还有谁比父母更爱孩子呢?当然是家里的老人,捧在手心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宠爱归宠爱,初衷是好的,不过这样的做法会引发矛盾,家庭教养方式不统一,对孩子的成长只能是有害无益。
比如父母一辈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年轻时家里几个孩子都是靠摸索经验拉扯大的,到了隔辈儿怎么就行不通?而年轻父母则认为,孩子之所以任性,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庇佑变得有恃无恐。
孩子挨了批评,第一时间不是找父母,而是去找老人,一脸委屈地告状,赢得关注;孩子想买什么新玩具,也不会直接和父母说,但每次和长辈一出门,准带回来平时不让买的玩具。说真的,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真的太强了,但父母纠结的心情无处释放,为什么老人就会对隔辈儿的孩子百依百顺、百般溺爱呢?其实真相并非“隔辈亲”这么简单。
“隔辈亲”的背后原因:
1、被需要感
老人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人一上了岁数,就会回忆以前的事情,不管做什么都想体现点价值,证明自己没有老。
看见隔辈儿向自己撒娇、发脾气,老人一下子就有了价值,赢得了孩子的关注,心情更是舒畅。于是,他们会帮助隔辈儿做很多事情,甚至代替孩子做事情,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2、扮演一种和蔼善良的角色
在孩子面前也要有身份,老人会摆着架子,表现得德高望重,对孩子的要求嘴上说拒绝,心里却已经妥协了。
嘴硬心软是所有老人都有的想法,那种藏不住的爱就会表现出来。再加上孩子聪明,软磨硬泡下,老人招架不住,自然就会顺从,有什么比看见孩子因为被满足而开心更重要的事情呢?
3、补位或补偿心理
现代社会压力大,家庭关系中如果父母角色缺失,长辈便会自然地补位,不得不担起教养孩子的重任。
“这孩子就是给我们老人生的”很多长辈嘴上说不带孩子,但当孩子降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补上空位,越是年轻偏大,心理年龄就越小,更加童化。
他们也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回忆当初自己带孩子的样子,有很多遗憾,便想着补偿给孩子的孩子,这也是一种对生命轮回的认知。
不管老人对孩子的爱是怎样的,初心都是想让孩子幸福,想用全部给孩子最好的爱,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他们的被需要感更让人心疼,需要年轻人给予他们真正缺乏的关怀。
年轻父母应该如何看待隔辈亲的问题?
1、与长辈联盟,一起引导孩子发展
允许长辈爱孩子,年轻父母要学会表达感谢和欣赏,给长辈更多的空间和孩子相处。
可以和长辈说:“这一天辛苦啦,孩子有没有让您不开心?”“我回来了,您就歇会吧,带孩子累坏了吧,我来吧。”
这样高情商的话语,不仅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还能侧面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帮助老人解决情绪问题。
要和长辈一个战线,不去当面反驳长辈的话语,有意见分歧时单独和老人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不责怪老人的做法,也要给出老人可以接受的建议。
比如可以告诉老人孩子的性格,以及他感兴趣的点,让喜好先入为主,老人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
当年轻父母学会感激长辈的付出时,父母也会把心里话都会说给子女听,沟通到位,能解决很多问题。
2、抓大放小
家庭教育观念的统一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养观念,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年轻父母遵循的是科学教养方式,但也会伴随着教养焦虑。老人就不会,他们有经验,经历的事情多,未必就都是错的,我们要辩证看待。
只要提前建立好家庭规则,全家遵守,就可以避免意见的不统一。
比如孩子看电视的问题,每天不超过20分钟;饮食问题,除了正餐和间点水果,其他的零食每周可以尝鲜一次,每次不可以超过3种。
这样明确的家庭规则会让孩子更有秩序,老人更有目标。
如果老人偷偷违背了规则也没关系,只要孩子没有特殊变化,都可以“视而不见”,转身再私下和长辈谦和沟通,高情商解决问题。
3、理解长辈的心情
他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的并不多,在有限的时光里都要好好珍惜,用爱和关注相处,互相理解是最大的包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小遍地欢笑,这是有一种家和万事兴的美好。
妥善处理家庭关系是每个人都要学的本领,家中矛盾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用平和的态度对待隔辈亲或许会找到更多乐趣,这是好事,且行且珍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人对孩子百般溺爱,真相并非“隔辈亲”,被需要感让人心疼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