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珐琅真假如何判断(真假珐琅彩的辨别)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珐琅的真假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珐琅真假如何判断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珐琅真假如何判断(真假珐琅彩的辨别)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在中国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有白衣大食(661-749),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后又有以开罗为首都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后则是塞尔柱王朝(1158-1258))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发音基本一致,基本统一为“珐琅”。

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在市面上能看到卖几元钱工费的的珐琅银器,那肯定是假货无疑。很多农村简易作坊仅知道生产珐琅的几道工序就投入生产,成批量地制造假冒伪劣珐琅产品,由于参与人多并使用机器制造,使得大量的粗制滥造的珐琅制品流入市场,对于这些所谓“珐琅器”或“景泰蓝”,业内称之为“景泰滥”。

除做工粗糙以外,假珐琅使用的釉料为塑胶树脂,这种材质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短时间便会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泽。这类塑胶树脂产品无需在高温炉中烧结呈色,只需将液态状的色胶涂在金属上自然风干或在烤温箱中烤干即可,制作粗糙,从外观就很容易区分。

鉴别真假珐琅的方法有这几种:

1、眼看;真珐琅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光泽和坚硬质感,而仿珐琅性质偏软,表面光泽呈油脂感和塑胶感,容易刮花。而且真珐琅很少有串色现象,仿珐琅串色明显。

2、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真珐琅质硬,不容易刮花,而树脂塑胶类的仿珐琅容易刮花。

3、火烧;点燃一支烟,将烟头在珐琅表面烫烧,或直接用火机点火烫烧,仿珐琅不耐火烧,表面会留下烧痕,而真珐琅却丝毫无损。

市面上的假冒、仿制珐琅制品远远没做到假表、假包可以乱真的程度,只要仔细一点就能辨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珐琅的真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