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道德经讲无为(道德经中无为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无为,即自性自在,本该如此,是谓“上德”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道德经讲无为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道德经讲无为(道德经中无为是什么意思)

「道 德 經」第 三十八 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

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个人理解】:

本章为《德经》开篇第一章,承前启后之章。

上一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本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达摩祖师到中国之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笃信佛教,曾先后数次短期舍身出家。梁武帝听闻天竺高僧达摩来到中国,便遣人迎接,欲向达摩大师请教佛法。

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见面后,相互以礼闻讯,便开始交谈。梁武帝虽然信佛多年,但并未趣入佛法真谛,而是浮于表面的有相之法中。梁武帝笑着问达摩道:“朕这一生,造寺、度僧、写经无数,大力弘扬佛法,有多大的功德?”梁武帝本以为达摩会夸赞自己功德无量,却不想达摩的回答刚开始就令他失望。达摩答道:“其实无有功德,皆是有漏之因,种人天善根而已。好比人的影子,又如镜花水月,看似有,其实没有。”梁武帝追问道:“试问如何做才有功德呢?”达摩说道:“真实的功德是圆融无碍的佛法智慧,本体空寂,无法可寻。这种功德,非世间的有为之法所可达到的。”

梁武帝问了关于功德的第一个问题之后,便继续问达摩道:“请问大师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是什么呢?”达摩答道:“本一同性,其实无圣无贤。”对于达摩所说的无相根本佛法,执于有相法的梁武帝,又无法理解进而认同。

无为,即自性自在,本该如此。

遵循“道”,若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是谓“上德”;刻意而为之,是谓“下德”。

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十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您的点赞收藏转发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无为,即自性自在,本该如此,是谓“上德”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