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砂糖桔皮薄甜但用手摸皮黏黏的是什么原因(砂糖橘怎么长出来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薄皮起砂的砂糖橘是如何种出来的?这些激素少用,矿质营养需补充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砂糖桔皮薄,甜,但用手摸皮黏黏的,是什么原因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砂糖橘因果型扁圆,皮薄起砂,果肉爽脆、汁多化渣,香气醇厚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不过在这个颜值为王的时代,砂糖橘“皮薄起砂”的特征已成为其重要的外观指标,并决定了它身价的高低。

这点自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果农朋友重视和关注,本次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于砂糖橘的“砂”

砂糖橘的“砂”是一个个凸起的油胞,由于大且密集,酷似似拔毛洗净的鸡皮。

油胞也叫分泌囊,是芸香科植物普遍具有的结构特征,其形成可分为原始细胞、胞间隙形成、空腔扩大、成熟四个阶段,发育方式为裂溶生型。

由于内含挥发油(主要是萜烯类、倍半萜烯、醇类、醛类、酚类、烷烃类等含氧化合物),可释放出浓郁的辛香气味,我们在剥柑橘时会滋出来液体,就是因为油胞受压破裂所致。

砂糖橘能起砂,说白了就是油胞够大,果皮够薄,油胞稍冒出果皮,自然而然便会凸显。

一般来说,当砂糖橘果皮平均厚度在1.6毫米,油胞直径0.7~1毫米之间时,基本是起砂状态。

油胞大?果皮薄?

先从果皮厚度说起,柑橘的果皮由外皮层(油胞层)、中皮层(白皮层)及内皮层构成,对果皮厚度贡献最大的实际是白皮层。

中果皮细胞通过垂周分裂及平周分裂来增加其厚度,在膨果期时膨大生长迅速,成熟期前基本定型,所以控制果皮厚度的关键时期在于膨果期。

而此期氮肥施用过量,促生长类调节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刺激白皮层过度分裂,最终果皮增厚,当平均厚度超过2.3毫米时,一般不会起砂,甚至出凹砂果。

油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内含物(含氧化合物)的丰缺与否。一般来说,砂糖橘油胞中含氧化合物在膨果中期之前只会少量累积,在膨果后期至转色期间会迅速增加,在完全成熟后略有降低。

不过这含氧化合物可不是凭空来的,以其中含量最高的萜烯类物质为例,它是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生化作用下而产生。而丙酮酸是植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由葡萄糖分解而来,葡萄糖对应的则是光合产物……

简而言之,光合产物充足,糖分累积多,才能保证油胞中物质的累积,以增大油胞直径,最终达到起砂的目的。

砂糖橘如何才能薄皮起砂?

从起砂机理来看,它既包含膨果中期前对果皮厚度的把控,又包括后期促进油胞内含物的累积,二者缺一不可,这里稍作总结:

①膨果中期依据果型控施氮肥,保果、防裂时用赤霉素等调节剂不要超浓度(20ppm)、超次数。

膨果后期开始通过撑果、修剪等改善光照条件,控氮,增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如硼、钙能促进油胞的形成,镁、钼等能提升光合效能,增加糖累积等,可喷施不含氮磷钾类叶面肥,对砂糖橘上色、增甜、出砂有积极作用。

③后期适度控水,防果皮因氮水平过高而二次生长,影响起砂不说,还会阻碍转色上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薄皮起砂的砂糖橘是如何种出来的?这些激素少用,矿质营养需补充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